今天,是貓群晨讀營的第七天,也是最后一天,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堅持了一周的晨讀。
今天貓老師分享的書是《學習之道》,貓老師給大家分享了從普通人到大師的三大學習秘訣。
第一條是漸近理論。漸近理論和李笑來老師說的兩種類型的人是差不多的,李笑來老師說,人分為表現型人格和進取型人格。表現型人格想把事情全部一次做好,稍有失誤就會受到打擊,想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完美的樣子。另外一種人是進取型人格,他們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在別人的面前表現的有多么完美。
第二條是軟區域。這個理論主要說的是如何排除外界的干擾,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我覺得可以使用番茄鐘,每次在番茄鐘內的25分鐘,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在手上的工作上,在休息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另外,保持專注還可以減少做事的數量,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你就已經成功了。
第三條是漩渦效應,意思就是不要陷入已經過去的事情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好后面的事情。如果陷入過去,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
今天的晨讀內容比較簡單,我繼續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第一條是,學習要記得復利效應。想做好一件事,可以把這件事拆分為幾個方面,然后把每個方面都做到120%,這樣所有的方面疊加起來,就會產生強大的復利效應。比如假如你在做微信公眾號,可以在排版上面提升20%,在寫作方面提升20%,在推廣上提升20%,在視覺效果上提升20%,在選題策劃上提升20%……這樣的效果,遠遠好過只在寫作一方面提升100%,這就是復利效應。
第二條是,學習要長期堅持。如果一時心血來潮,一會學習寫作,一會嘗試演講,一會練習ppt,一會開始手繪……結果就是每個方面都沒有入門,只懂了一點點知識,長期以后也沒有什么反饋,大部分人就在沒有反饋的狀態中放棄了堅持。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就要做好長期做下去的準備。比如練習寫作,可能三五年后可能才會有人看,七八年后你寫的東西對別人才會有價值,在長期的堅持以后,你才能收到讀者的反饋,獲得一點小成功。21天系統學習寫作,7天速成知識型IP……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你看到的是他們一天賣了10萬課程,看不到的是他們背后十年以上的知識積累。
第三條是,馬上行動。想的再多,認知升級再頻繁,也比不上自己去做。在實踐中,你能獲得學習的反饋,才能進步得更快。
以上,就是貓群晨讀營第七天的晨讀感悟。
目前我的重點在寫作上面,錄音還沒有提升日程,不過依然在“未來清單”中,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開始做了。我們有緣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