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要考測試經理這個證書,書和大綱是同步閱讀的,互為補充。
書和大綱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內容不一致,哈哈。
考試以大綱為主,大綱上寫了的,書上沒有的,只得另想辦法解決;
大綱上沒有的,書上有的,可以酌情考慮學習程度。
個人還是偏向學就要學透,畢竟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考證,考證只是驗證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
學習最終目的:是掌握能應用這一技術。
2013年的夏天,我列出了測試部門的第一張技能考核表,經過兩年的實踐,考核項越來越來細。
2015年的春天,對基礎級考核表的每項內容都有了培訓所需的文檔。
2015年的夏天,基礎級內容培訓經過兩輪實戰,做了許多修正和補充。
2015年的秋天,定義好中級的考核表。
2015年的冬天,將培訓內容的編寫分派給團隊成員,開始培訓內容編寫。
計劃寫完中級、寫測試管理、寫質量(前提是我自己不斷地去提升自身)
看這章節時,我就在想還是要多看書。
1)書上列的測試技能、領域技能、技術技能 這個分類概念就非常好,整個團隊的成績放在一起看,就可以看出薄弱項,當前我的考核表混在一起啦,只有分數高低,看不出偏向。
2)書上列的R要求和D期望,這個概念非常好,在面試時 我也出現過傻傻分不清楚的現象,看到面試人有某一非常好的特性時 就容易忽略他的基本要求,今后把R要求和D期望分清,可以更好地做好招聘
3)招聘測試人員時我偏向明顯具有測試性格的人,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部門都偏內向、容忍度高,一個團隊還是需要多種性格的人,這樣可以更好地互補,更好地處理各種復雜程度的項目,有利建立最好的團隊。
4)在沒看書時,我覺得我的測試經理做的不錯,最起碼比許多公司要做的好,因為我會給成員做技能考核和培訓,努力去發掘、培養他們各種軟技能,覺得自己責任感爆棚,看了書之后,才發現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為團隊成員做這些是測試經理份內的事情。
5)可有時也在想,如果我自己不做,當我看到這一章節時-是不是也不會有什么感觸?不會覺得Rex Black寫的非常好呢?---是不是只有做了,才會去關注?我想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