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520了,真的搞不懂怎么會突然冒出來這么多虐狗的節日,再多的狗糧也被我們吃光了。
我已經做好明天看學校里一對又一對情侶們虐我的準備了。
其實真覺得愛情有點俗氣,俗氣的程度不亞于金錢,我們總是在談論,卻又很難獲得,只是一直在追求的道路上。
越是觸摸不到的東西對于我們越有吸引力。
愛情,親情,友情。
和牛頓三大定律一樣的神存在,沒有人能夠理性地分析清楚。
那天看了《再見,在也不見》。連電影的名字都讓人覺得有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文藝片有時候也挺讓人討厭的,壓抑,若隱若現,若即若離,欲言又止,總是來得不痛快,讓人心里揪著一團,無法真正的釋懷展開。我真的覺得燒腦的程度不亞于那些偵探破案的電影。
那些電影至少最后會完全推理清楚,把我們糟亂一團的思緒,一根一根的分散清楚,而這部片子,我就像是一張褶皺的紙,看完了,卻依舊沒有辦法撫平自己的痕跡。
影片分成三個故事,說是親情、友情、愛情。
其實每個故事之中,這三個哪里能夠完全分開呢?
第一個故事:背影。
主線是男主見到自己因為破產而逃離家鄉的父親在船運公司上班,干偷雞摸狗的勾當,為了自己重新組成家庭的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副線則是完全靠電話短信一直聯系的墮胎事件。男主對于自己逃亡的父親,其實是恨意,可是真的看到他那個不爭氣的兒子,男主又忍不住上去打他。
故事的結束是在雨夜,男主坐在樓梯上,收到短信:打掉了。
從我個人的理解,我真的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親不負責任的拋棄妻子,兒子最后也這樣不負責任。
第二個故事:湖畔。
這個故事是過去和現在同步進行。過去是男主和朋友在湖畔邊玩耍,可是被禁止,后來父親去找他,只見到他朋友,爭吵了幾句,朋友在湖中溺水,父親去救,后來那片湖水歸于沉靜。現在的線是男主去監獄里看朋友,朋友要執行死刑,需要有人過來簽字。
其實我個人有好幾種猜測,一個是朋友殺死了父親,因為最后執行了死刑,但是又想到這是新加坡的故事,法律可能不一樣,見死不救也有可能是死刑。
還有一個未解之謎,就是為什么不允許去湖畔玩耍,說是死過人,死的可能是她母親吧。
父親禁止兒子去湖畔玩耍,沒有責罵,沒有毆打,只是很大聲的說了一句:你是我兒子啊!
很摸不清頭腦。
雖然說這一部分是講述友情,可是我真的覺得遠遠不止是友情那么簡單。男主和朋友之間可能還有不一樣的情愫在里面。我感覺可能是愛情吧。男主去監獄看望的時候,很細化的拍攝了被一道道程序搜身,說自己結婚有小孩之后兩個人的沉默,還有男主的嘔吐。
我想這就是太多人不去看這種文藝片的原因,
可以想象的空間太大,可以推理的思路也太多。
第三個:再見。
故事發生在泰國,講的是師生戀,男主為了再次見到曾經的愛人,應邀來泰國演講。兩人的重逢,等待,男主被一位泰國女學生喜歡上了,女主之前的孩子也已經大了,分開十二年之久,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可是男主卻說女主沒變。
在這個愛情至上的故事中,我們忽略了太多問題,忽略了師生戀,就算是大學時期的師生戀,可是他們相戀的時候,女主的孩子已經三四歲了,那么就意味著是出軌。
我不知道該怎么去形容這個故事,似乎愛情大過一切,我們只看到了他們愛的多么深刻,愛的多么長久,愛的心里多么受譴責,可是他們愛的是多么不道德。
女主去聽男主的演講,第一天未見到面,第二天去了,第三天男主等著,可是女主沒來。其實已經可以看出女主的掙扎。其實我想故事到這里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是女主晚上還是去了男主所在的酒店,拿出一件自己珍藏已久泛黃的校服,追憶往事。
其實女主的情感一直都在,就是難以啟齒,非要用過去勾起男主的回憶,讓男主爆發。
其實太多出軌的人都是在刻意制造炸彈,他們只是制造炸彈,而引誘第三者去點燃,這樣似乎就是第三者犯的錯誤,而他們可以無辜的當一個受害者。
很多網上毒打小三的視頻,其實真的是第三者的根源嗎?
《再見,在也不見》,雖然是三個故事,但確實圍繞了一個主題,與每一個人都要告別,即使還在,也都成為了一個過去,在,也不見。
男主與他們的告別,與自己內心的告別,與過去的告別,每一次相遇,就像是一場告別的儀式,我的心是一張褶皺的紙,男主的心則是一團混亂的麻。
他沒有解開麻,而是選擇一刀剪開,讓他斷成碎片,只剩殘骸,可能再一把火燒盡。
其實我們最終都要與過去告別,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
我無法理解那些揪著過去不放的人,為了愛情去讓自己尊嚴全無,為了友情讓自己精疲力竭,為了親情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
我們都是要向著明天生活的人,也許我們的過去只是一封書信,一張照片,其實他們只是來過而已。
學會說再見不難,學會把他們從我們的心里拿起來也沒有那么困難。
真的再次見到,也只是一次相遇而已。
或許再見,是為了更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