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簡書的第十七天,完成四萬多字。雖然這個數據與很多高能量的簡友們無法相比,但我對自己還算比較滿意。
因為之前懶了很久,好長時間沒有動手寫東西,再重新啟程,感覺下筆艱澀。起初的幾天,發了很多之前的庫存,一段時間后,發現越寫越流暢,就有新的東西寫出來。
與簡書相伴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很多事兒:
一、寫作永遠需要學習
之前我的寫作以散文、隨想為主,想到哪里寫到哪里,不注意文章結構,更不會寫故事或者小說,所以心里很多構想出來的人物和情節在蠢蠢欲動,卻很難落成文字。每當讀到簡友們情節合理、敘事流暢、故事性強的好作品時,我都會與自己的文章來做對比,從中學習簡友的長處,發現個人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無形中是一種學習和提高。簡書給我們提供的平臺,需要好好利用,多向簡友們學習,才能催自己奮進。
在讀了很多好故事之后,在老友的鼓勵下,近幾天,我嘗試著把小時候聽過的本地民間傳說,寫成6000多字的故事《民間靈異故事:喇叭手誤入雞窩墳 天亮后方獲救脫身》,投稿【夜讀鬼話】中元節異事奇譚,成功加入專題。
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學習,從不敢嘗試寫故事,到敢于下筆,雖然文筆青澀,結構還有些散亂,但這無疑是個進步。只有邁出第一步,才會有將來的一千步、一萬步。
二、耐得住寂寞才能看見曙光
與大部分簡友一樣,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都是寂寞的,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把心里想說的話、想寫的故事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有很長的時間,會面臨寫出的文字閱讀量、點贊量、評論量都很少的情況,不要輕言放棄,要學會耐住寂寞,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多學、多看,多輸入、多輸出,逐步提高寫作質量。
有耐心、有學習、有提升、有進步,相信總會能看見曙光!
三、有感想及時寫出來
有些感想是轉瞬即逝的,如果不及時抓住,就溜走了。
朱自清《背影》中描寫的經典父親形象,就是在一次火車站的送別中的感想;魯迅《一件小事》中的車夫,也是源于一次坐車的經歷;更不要說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描寫的盡是身邊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從春生夏長秋枯冬眠中寫盡了人生的感悟……
有了想法,就要寫出來,以前苦于沒有好的平臺,即使偶爾抓住一絲靈感,也都是用word文檔或記事本寫,寫完無人分享,保存在某個文件夾里不見天日。來簡書后,這些小小的感想,可以拿出來分享,簡友點贊、評論、互動,讓我有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四、認真對待每一次寫作
我也曾匆匆忙忙寫上幾句完成日更任務,甚至為了篇數的增加,盲目追求五更。一段時間以后,發現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支持每日五更這么大的量,不能為了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現在的我,處于學習摸索階段,更應該多輸入、精輸出,把質量提上去,才是提升寫作水平的最好方式。
五、更好的整合碎片時間
以往,忙碌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務過后,稍稍歇下來的時間,多數是摸出手機刷刷視頻,看看朋友圈,有些內容索然無味,甚至是重復出現,大腦收到了很多無效信息、垃圾信息。
現在,一有時間就上簡書,看看文章,寫寫文章。時間長一點,就寫一篇兩千字以上的文,時間短的話,就寫寫身邊瑣碎小事,幾百字也是一篇。實在什么也寫不出來的時候,就去讀書,豐富一下自己的大腦。把平時幾分鐘、十幾分鐘的時間都能很好的整合起來,成為進步的小小階梯。
六、一種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簡書使我有了更健康、更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態。每天要完成日更的目標,讓我這散漫慣了的人打起精神來去認認真真的對待。
堅持讀書、看簡友文章、學習寫作,成了我的最大樂趣。無形中把諸多煩惱拋之腦后,無需別人開解,自己就不在意了。
以往糾結的小事,曾經以為那么難以放下的事情,隨著我在簡書的時間增加,慢慢的都放下。
還有什么事情比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要?
與簡書相伴,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