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為了收獲歡樂而去的電影,看完后卻充滿了心酸和眼淚。
工作十五年,不是說我的職場經歷了多少坎坷,只能說電影里的情節,在現實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業初始,懵懂無知,充滿了想象和希望,第一份工作帶走了我人生中最美的十年,搞笑的是這十年間職位未曾改變,薪資也未有較大的提升。這回憶起來就像是談了一段十年的初戀,在對方不斷的PUA下漸漸地迷失了自己。他一面告訴你你很好,這里很需要你,一面又告訴你你還不夠好,你還離不開這里。就在這樣不斷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之間,蹉跎了自己的歲月。回過頭來,我依然可以記得初到公司時的溫暖和感動,但更記得在經歷了職場諸多的不堪時,那些從無知到憎惡、從憤世嫉俗到學會接受的痛苦的心路歷程。而在這漫長的蛻變中,我回憶不到有任何帶給過我正確引導的導師,雖然在經歷了這些痛苦的掙扎中,我獲得了成長和改變,也變得堅強和冷漠。但是今天卻被電影的情節輕易破防,讓我知道我或許還是那個柔軟的、感性的、簡單的我。
在那之后,我也只經歷了兩個公司,第一段工作經歷把我塑造成了一個比較安穩的打工人。我也一度成為了部門的領導,在很多次和下屬溝通時的瞬間,讓我突然感覺到我曾經領導的影子,離開的近6年間,我從未主動聯系過她,因為在我突然覺醒離職時,我對她充滿了失望,甚至是帶有一點恨意,因為也是在那個時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畫餅和但求自保。所以我不斷告訴自己,我絕不會成為那樣的領導,但在很多次職場中無奈的妥協時,在我發現她影子的瞬間時,我漸漸對她釋懷了。這有點像是一個傳統的家長,他沒有學習過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只是一問地延用他單一的經驗,且內心有點缺愛。
這幾年里,我也帶了很多個像當年的我一樣懵懂的職場新人,所以我一直在警醒自己,不要成為他們回憶中的負面,我也很多次地思考,我該如何正確地引導他們完成職場中身份的過渡和減少成長中痛苦的代價。可至今,我依然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沒法擺脫職場中的無奈和煩躁。
但在收到上一個公司小朋友的信息時,我心里還是充滿了溫暖。信息中寫到:“張姐,真的太想你了,再也回不到那段時光了,真的好懷念。那個時候跟著你干,特別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