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腸外科 彭慧轉載(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隨著社會老齡化,工作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習慣的改變,心理壓力增大和疾病譜的改變,便秘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對人們的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嚴重影響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8~10%,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人群便秘患病率高達22%,而且便秘還是老年患者誘發和加重心腦疾病、腸道癌癥的高危因素。而據統計,真正了解并掌握便秘規范診治流程的醫生不超過5%-10%。
便秘可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以及二者皆有的混合型三大類。
生物反饋治療儀可進行肛管直腸測壓、肛周肌電圖檢測及對整個盆底的收縮放松功能進行全面評估。生物反饋治療是通過影響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而發揮其抗應激作用,來達到恢復機體功能、治療疾病的目的,它是國內外治療便秘的首選方法,特別是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有效率可達75%以上。生物反饋治療儀治療便秘的技術優勢有無痛苦、無副作用,清潔衛生,操作簡單、費用低,高科技、安全有保障。治療范圍包括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腸易激綜合癥、肛門不適、直腸脫垂及產后康復等。
我院肛腸科在張學明主任的帶領下,積極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整合消化內鏡、醫學影像、心理科及康復針灸等專業資源,在河北省內較早開展頑固性便秘的診治研究,先后開展了結腸傳輸試驗、排糞造影、鋇糊法排糞造影、四重排糞造影等項目診斷頑固性便秘,同時在國內最早開展STARR術(雙吻合器直腸環切術)/TranSTARR術治療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創新并細化了便秘的診療流程與方案。此次生物反饋治療儀引進后,可進一步開展肛管直腸測壓、肛周肌電圖及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完善了便秘的診治內容,極大地提高了便秘系統化診療水準。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我院肛腸科堅持突出本科室特色,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開展了出口梗阻型便秘、慢傳輸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治療和研究,總結出“便秘實驗性治療”等診治流程,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在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等方面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肛腸科除開展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直腸脫垂以及盆底疝的手術治療外,還開展了腹瀉及便秘的生物反饋治療、電子生物反饋治療等項目,為患者減輕了痛苦。同時與放射科、心理科、中醫科以及針灸康復等其他相關科室密切配合,開展了心理、物理等康復治療,配合針灸、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提高了便秘實驗性治療效果,加快了便秘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的進程。
彭慧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外科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兼秘書
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醫師考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中聯肛腸病專業委員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TEM(經肛直腸微創外科)學組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學醫師工作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華南名醫聯盟醫學專家會員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 ?審稿專家
【醫療特長】
主攻肛腸良惡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盆底疾患、頑固性便秘、復雜性肛瘺、痔、肛裂及結、直腸良惡性腫瘤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