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瘋了?
話劇是演出來的,可有時候比生活還直白?!搬t生救的都是死不了的,傷不重的”,后來社會就一直告訴運轉著,有些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救人,不過是一連串的任務,看慣了生死就難免麻木。
想到曾聽一個病人問醫生:“為什么會這樣呢?是我生活習慣不好還是飲食有問題?”“人嘛,長就長了,哪有什么原因?”是真的沒有原因的么?那么科學家這么多年的孜孜不倦意義何在?
“都說自己正常就不正?!?,這樣就很搞笑。說自己正常的我們都不能認為其正常,那說自己不正常的恐怕不會正常到哪里去。既然如此,正常應該是什么樣的?怎樣表達自己是正常的?
當有一個人要吃面包時大家群起而攻之,唯一吃藥的那個人也遭到唾棄。吃面包是屈服的開始?可不吃飽哪有精力抗爭。明明說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可你一旦和他們做出不同的選擇就容易成為叛徒,而后遭到各種劫難。
本來應該共同探討出去的方法,可一旦外界有什么要求或刺激的時候,大家都是努力讓自己的同伙去背鍋,只要那個人不是自己就可以了。這就很可怕。本來嘛,如果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素不相識,這樣做倒也正常,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必然是要爭取自己生存的機會的。倘若讓他們自相殘殺最后只活一個人,應該大家也都會不遺余力,人性會被懷疑牽扯出來。院長那句“你們中只有一個病人,找出就能離開”更像是對人心的恰當把捏。
司機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不必唯唯諾諾,而是唯我是從。當一個人被壓抑久了忽然能夠稍微自在的時候就容易放肆,于是就容易傷害別人。Lily的輕呵讓他回到了正常的情況。我們心里總是有怕的東西,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可它確實存在。
就像司機需要通過壓迫來體現自己的權威一樣,院長也通過指責自己身上的其他人來表明自己是正常的。那個看起來高高在上最像正常人的人原來才是最不正常的。那個整天站在制高點評價他人的人恰恰是最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