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女兒兒子”,身在局外者聞之,淡然輕之;身臨其境者聞之,心神重之。
昨日與母親的手機通話著實讓我感時傷懷,心有所慮,隱隱約約中能感受到母親憔悴的容顏和略帶心累的聲音,仿佛歲月已經在母親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慢慢地肆虐,而這種趨勢將在未來的幾年里加快速度,當母親談到,我已經24歲了,不小了,該找個女朋友解決一下終身大事了,那一剎那,我的內心如同平靜的湖面被激起了層層漣漪,同時勾起了我內心潛藏已久的“不敢高聲語”的思緒,兩個速度三代人,這個血淋淋的現實似乎正以壓倒性的氣勢摧垮著我現實的堡壘,讓我心累、心疲。
速度1:
作為兒子的我,如果成功的速度趕不上父母年老的速度,那么我的成功是還有什么意義呢?
歲月無情是你我都已見證的事實,無力反抗,無法阻擋,但是,卻可以通過自己的改變讓這些歲月更加精彩萬分,異彩紛呈,燦爛無比。自己的年輕,意味著活力,蘊藏著無限的成功可能性;父母的年老,是對歲月奮力的抗爭,同時又在兒女身上寄托著無限的希望。試想一下,如果在他們年老卻未曾衰老的時光里,作為事業略有成就的我們,人生略微成功的我們,能夠帶他們實現父母年輕時未曾實現的夢想,帶他們去一次不止一次的在夢里踏足的美景和勝地,為他們提供每年一次的全方位體檢等等,我想,這或許,更是對父母養育之恩最美麗的闡釋和最有效的回報,那時,父母可能會因為我們所做的上述種種而容光煥發,活力四射,仿佛回到了曾經的年輕時光,好似重游了一下在那個時代青春不曾有的快樂,滿足和心靈的升華。有人說,人生是場馬拉松,不在于過程,不在于起點,只要終點是NO.1就行。我對此表示強烈的反對,因為這個比喻沒有加上時間的限制,如果等到40歲,50歲到達終點,獲得第一,那意義何在,父母或許已離我們而去,妻子兒女或許沒有得到那個年齡段應有的快樂,留下的只是絲絲的遺憾。
速度2:
作為當代的地球村的村民,如果學習的速度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那么,學習的知識還有么用呢?
21世紀,在這個網絡的時代,這個知識更新速度日益上升的時代,如果稍有松懈,稍有懈怠,那么,我們就會趕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而淘汰。同時,如果我們學習的知識還是90年代的知識,沒有知識的時效性概念,那么這些知識只會腐爛,只會成為大腦的副產品和時代赤裸裸嫌棄的對象。知識,在任何行業似乎都是我們的殺手锏,絕殺的最有力資本,如果知識更新的速度超過了“殺手锏”的速度,那么我們的殺手锏便失去了往日揮舞的霸氣和不可一世的鋼刃之氣。
3代人:
父母,我們,我們的兒女,此為題所指的三代人。
這里所涉及的話題其實我們都很熟悉,也就是找對象的事情,可是為什么又要把父母和我們將來的孩子牽扯進來呢?看似無關,實則相關。不管我們是找男友或女友,將來影響的將是三代人。以男生為例,找一個價值觀相似、合適的女孩子,那么將來家庭就會比較和諧,和父母住一塊,會對父母照顧有加,對丈夫體貼溫柔,同時對孩子也會讀各種書籍教導,育兒,培養成棟梁之才。但是,一旦找的是一個性格不合,怎么看怎么不匹配的女孩子,那么將來影響的就不是夫妻兩人,將帶來三代人的災難。所以,愛情,甚至婚姻,其實簡單地說就六個字“不將就,要講究”。以女孩子為例,找男友時候,其實,除了外貌條件,經濟基礎,職位要求等之外,應當考慮更多的是價值觀的契合,性格的互補,互相之間的包容,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這些可能在眼前看不到,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定會在愛情甚至婚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的。
牢記“兩個速度,三代人”的使命,負其前行,路過的都是風景,經歷的都是快樂,獲得的終將是幸福。
愿正在奮斗的你我,足夠努力也足夠輕松,成為心之向往的幸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