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方法很重要,書不是用眼睛讀的,而是要用心讀。不是說把書讀完往書架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記在腦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讀書。
一味地讀書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一定要懂得自己為什么讀書,自己想通過讀書改變什么。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學術類的書籍,叫報告,不能叫書;成功學的書籍,叫雞湯,不能叫書;心靈成長類的書籍,也叫雞湯,不能叫書。只有列入學生必讀書單的經典名著才能算得上書、好書。
初中的時候,曾經有過好多個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從名著里面摘抄的語錄,曾經以為,讀書筆記,就是讀書的時候用筆記下一些好詞好句,就叫做讀書筆記了。最后本子寫了一堆、筆用了一堆,好像什么都記不住了。
現在想來,也是可笑。正如開篇所說的,如果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讀書,想懂得什么而讀書,根本就是然并卵。
這兩年,我的想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開始接觸方法類的書籍,開始接觸心靈成長類的書籍,我猛然發現,原來那么多牛人并不是無師自通的,原來天賦在技能的養成上占比是那么少的,原來心靈成長是大家都需要的,而不是讓你喝了,卻不長肉的雞湯。
關于學習,也有了新認識。原來在學習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復習,而不是讓自己持續暴露在各種新知中。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天然的過濾器,你試著回想一下,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你接觸到了多少信息?
新聞、段子、笑話、行業咨詢、娛樂八卦。到了晚上睡覺的那一刻,你可以回想起來多少。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像過了假日子一樣,70%的內容都回想不起來。
讀書,當然也是如此,尤其是你在沒有帶著目的性去看書的時候。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中,就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方法。
一、“三星”篩選法
“三星”指三個五角星(☆),分別代表在通讀、重讀和定位三個閱讀過程中,遇到你覺得比較重要的內容所留下的痕跡。
第一顆星星,給通讀時第一眼發現的重點內容。
第二課星星,給重讀書,繼續確認的重點內容
第三顆星星,是經過前兩輪篩選,大浪淘沙,你所認為的,精華內容。
*對了,這里的重點,并不是畫星星,而是這本書,你要通讀、重讀、定位,讀上三遍。
二、夾心餅干法
夾心餅干有三層。
上層餅干是信息,分別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及作者。它們等同于這本書的線索,借助這些線索,你可以回憶起和這本書相關的內容。
中間的甜奶油,是”摘抄“,有了三顆星星打底,你可以有針對性得摘抄下重點內容。包括:客觀知識點(你之前不懂,但是以后可能有用的);能帶給你啟發的;能顛覆你認知的,這幾類都可以摘抄。當然,前提是對你自己有用。
底層的餅干是“評論”,一味劃重點和摘抄,只是幫助你對這本書的內容加深影響,但是所有的知識,必須經過你的大腦這個中樞進行處理,繼而用自己的話語來復述才算是真正的學會。
這一刻,把書拉下神壇。書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書是為了給你解決問題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