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傳世兩千多年的儒家圣典,其中記載了很多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的日常生活習慣。有一個這樣的人,憑借一種習慣,最終成為了圣人。這個人叫曾參,是孔子晚年的一個弟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參在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為“宗圣”。
在《論語》學而篇中,有這樣一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能夠成為一代圣賢,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與天天反省有關,但從儒家講究的修身之道而言,“三省吾身”在曾子修習儒學方面有著莫大的幫助。一個人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復犯同樣的錯誤。而“三省吾身”則是避免在同一個陷阱里不斷跌落的最佳法門。
1.靜坐反省是修身的起步動作
講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會想我自己的人生經歷,我的思想從幼稚逐漸成熟,從膚淺到相對深刻,大概是在高一的時候。當時,因為在荀子的《勸學》中讀到一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也”的論述。故事的主角就是曾子,曾子是圣賢,自然是我這種凡夫俗子不可相比的,要我做到每日三省(因為學識有限,當時我以為三省就是反省三次)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給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盤腿面壁思過30分鐘,找一個自己當天做人做事的錯誤。實踐證明,這對我幫助極大。為什么要靜坐反省,因為但凡是人,心情受身體的影響就非常大。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身動而心靜,所以欲靜心須定身,只有身體完全定下來,人的心才能慢慢平靜。
2.忠信而有能是人生的品牌
第二步要搞清楚反省什么?第一個內容是是否堅持了忠?為人出謀劃策是否盡心盡力。第二個內容是是否對朋友做到了言而有信?第三個內容是是否做到了修習真理學問?忠誠、信用、能力,是一個人成功的三個標簽。忠誠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一個人能做到為人處世忠誠無二,這樣的人大家都喜歡;守信是一個人最大的保證金,一個人能做到待人接物守信守時,這樣的人大家都欣賞;一個人能夠時時修習自身本領,這樣的人大家都想用。忠信且有才能,這樣的人就像人民幣一樣招人喜歡。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靜坐反省是氣功的一種。直到我后來看了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的一些事跡之后,才真正明白原來靜坐反省完全是讀書人養身功夫。曾國藩天資愚鈍,考舉人考了很多年才中榜,但其后來卻成就了挽救清王朝于大廈將傾指示的蓋世奇功,讓清王朝又延續了幾十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這與曾國藩在31歲是從唐鑒處學來的靜坐功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凡有靜坐習慣者,要么成圣賢(曾參),要么成功臣(曾國藩),要么養心長壽(張良晚年即習道家的靜坐吐納之術,據說成仙)。
“三省吾生”,這就是曾子的修身之道。正因為曾子多年堅持這樣的修身之道,最終才得以超凡入圣,成為一代宗師。對于平凡人來說,只要能夠堅持反省自我,就能讓自己不斷提高,超凡入圣也未必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