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看《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剛看到王陽明用心學講解孝道的表現,感觸很深,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傅鳳是王陽明的一個心學門徒,他以孝順父母為終身理想。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年邁的父母和傻子弟弟都需要他來養活。他決定放棄心學,不顧性命日夜苦讀,希望能考個進士,有個一官半職好來養活父母和弟弟。
然而因經常吃不飽,再加上學業辛苦,傅鳳患了大病,臥床不起。但他仍然堅持苦讀,王陽明的弟子們都千方百計勸他要以身體為重。傅鳳很苦惱,于是請教王陽明。
王陽明對他說:“你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卻沒有得到官職,而因為身體很差,你不能照顧父母兄弟了,可能還要讓他們來照顧你,你這不是盡孝,而是大不孝。”
傅鳳潸然淚下,請王陽明給他出個好主意。王陽明說:“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讓父母擔心。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順父母了。”
可以看到,王陽明心學中所倡導的孝的問題,其實就是一門不讓父母擔心的學問。良知告訴一個人,孝順父母的終極目的是讓他們心上安寧,物質條件還在其次。這其實就是感應,人世間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實是兒女平安,錦衣玉食并不重要。將心比心,我們希望的其實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的健康和平安是父母最看重的。孩子跌倒了,父母會心疼,孩子生病了,父母會在三更半夜背上孩子就去醫院,甚至希望要是自己能替孩子生病該多好。我自己經常告訴孩子,在外面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平安健康最重要。我想絕大多數父母都是和我一樣的心態。
所以如果不在父母身邊,要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和父母聊天,讓他們放心,安心。父母也會覺得很幸福,這一天都是開心的。常和父母聯系,你的健康平安是父母最深的牽掛。
作為子女,我們會盡量做到讓父母心安,同時我們更要讓父母身安。
父母都是這樣,有問題都是自己默默扛著,不愿讓兒女知道,唯恐兒女知道會恐慌。前年我妹把我媽接到她那去住,有一次我媽感覺腹部不舒服,我妹就帶她去醫院,查出來有腎囊腫,建議做手術。我妹又帶去另外一個醫院去復查,還是建議做微創手術。我媽就不讓我妹告訴我,不想讓我擔心。
我知道后,就和我哥、我弟商量,我們決定讓媽回來治療。我知道,她生病了,最希望兒女都在身邊陪伴。而我妹一個人在外地,如果媽要做手術,她一個人照顧,我們也不放心。
媽回來后,明顯思想壓力很大,她害怕做手術,我就讓她放心,如果要做手術,也是小手術,而且我們幾個都在她身邊。帶她去西京醫院,找了一個權威專家,看了片子以后,沒開藥,也不用做手術,建議以后半年復查一次就行了。我們聽了后就放心了,媽瞬間精神好了很多,回家的路上,媽就說她說她病好了,心里沒負擔了,我們幾個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