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哥的辦公室里多了一只貓兒,四個月大,白色的皮毛,兩只眼瞳異色。
看到它的第一眼想起來老舍的文章:“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我最近是立了志要好好習字得了,于是小小的公文包里塞滿了各色的字帖,方便我走到哪里練到哪里。于是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上圖的樣子,貓兒攢上竄下,活潑的很,仿佛讀過老舍的文字,模仿的一模一樣。讓我突然感慨,是否天下的貓兒都一樣乖巧?惹人生憐?這讓我的思緒回到了十幾年前,兒時我養(yǎng)的那只貓兒。
貓兒的名字我已經(jīng)忘卻,雖然是我取得名字,但那時腹中才華尚不足一錢小杯,取得名字大抵是些電視上聽來的紅塵艷名——翠花、小紅、花兒之類。只記得跟族弟爭相抱著貓兒,它亦溫順的貼著你的胸脯,讓七八歲的小屁孩大有一番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英雄氣概!仿佛逛青樓一樣的喊著翠花、小紅、娥兒之類粗不可耐的名字.....彼時不查,現(xiàn)在仔細想來,后來中學時對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感覺感觸極深大概就是這個緣故了。
那貓兒也聰慧,除了也能做出老舍那貓兒的事情外,還能幫主人壯膽。
至今記得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的兩件事,村里建筑,都是長排房,我家5間瓦房,東西走向,哥哥那時候都在讀書,我則被父母安置到西屋獨居,因為要負責看家。屋里放了一堆雜物,其中還有一堆蓋屋做大梁用的原木豎在墻角,每到夜晚,窸窸窣窣的老鼠聲便伴著爺爺講的民間鬼故事嚇得我不敢關(guān)燈睡覺,以至于每每被母親批評,還不敢給她說是因為害怕。
可有了貓兒就不一樣了,白日培養(yǎng)的信任,在夜晚更是顯得珍貴,自從有了貓兒,夜晚再也沒有窸窸窣窣的聲音,貓兒有時候調(diào)皮發(fā)出的聲音雖然大了些,但是更加正大光明,反而比之前讓人心安的多。也恰恰是因為這堆原木,貓兒時常光臨我的西屋,日子久了,索性直接睡在我的屋里的原木堆里了。
有一晚,貓兒活潑的很在我床頭跳上跳下,我一時興起,一把飽了下來,塞到被窩肚皮上,讓它在我被窩睡,初時,貓兒還以為我是給它玩躲貓貓,于是爪子一把抓在肚皮上,很是疼痛,可慢慢的撫摸幾分鐘后,竟然打起來呼嚕,看來,貓兒對這個新的小窩感覺很滿意。那一陣子的夜晚,終于不再害怕黑黝黝的原木、不再恐懼那未知的領(lǐng)域。因為貓兒的呼嚕均勻細長、更多的時候它喜歡在我枕頭邊上欣然入睡,蜷成一團,皮毛溫順而暖和,帶給我很多安心。
可母親卻是極力反對我摟著貓兒睡的,首先是不衛(wèi)生,其次是掉毛。最主要的是,貓兒自此懶了,不再抓其他屋里的老鼠....
迫于壓力,我也只有每晚把房門關(guān)的緊緊的,但是卻仍偷偷地給貓兒留了個窗戶縫,貓兒聰慧,每晚也是8-9點以后從縫里鉆到我的枕邊,安然哄我入睡。
仿佛偷情一般,慶幸沒被母親發(fā)現(xiàn)。
只記得后來到了秋天,天氣轉(zhuǎn)冷,有一夜秋雨連綿,貓兒一直沒來,我心想估計是雨太大,困在某地了,就在等待中朦朦朧朧的睡了過去,卻不料半夜時間,聽見一聲貓叫,然后碰的一聲,窗縫開了,我心里大喜,可不是我的貓兒來找我了!于是又惡作劇一般的把被子壓死,故意不讓它進被窩,不多時,只聽得呼嚕聲大作,貓兒果然來到我的床上,圍著被子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無跡可尋,不得已,呼嚕聲在我耳邊逐漸增大,還用臉輕蹭我的臉頰,仿佛在求饒一般....我哈哈大笑再也忍不住漏出一腳給它,讓它進來,可我忘了貓兒天生愛干凈,它看見能進去了,竟然把頭使勁的一甩,渾身的泥水甩到我的頭上、枕頭上、墻上....
果然,第二日被母親發(fā)現(xiàn)了,倒不是夙夜擔心的水跡成為線索,而是母親順著雨天貓兒在泥地留下的足跡一路跟蹤到我的屋子,最后貓兒在地上的躑躅、躍到我床頭的盤繞,都留下了小小的梅花印....
嗚呼哀哉,一頓臭罵...
西屋的隔壁是個荒院子,原主人是個和藹的老太太,信耶穌,生時每夜每夜的吟唱,小時候不懂信仰,只覺得吵鬧的很,死后這院子變得清凈起來,慢慢的雜草叢生,茅草屋頂坍塌,竟然顯露一絲陰冷。隨著年齡長大,已經(jīng)慢慢變得不那么害怕老鼠,男孩子的探險精神日益壯大,但這種過家家似的探險,哥哥們是不會參加的,于是還是叫了那個族弟,帶著貓兒一起翻墻進入西院,兩個慫包一樣的男孩立志要在西院做出一番大事業(yè)!先是提心吊膽的從那岌岌可危的院墻翻進去,抱著一臉不情愿的貓兒,跟族弟聊前幾日剛看的林正英的僵尸電影,嚇的心兒撲通撲通的,從翻墻進去到走到屋門口那十幾步的距離,足足走了半個小時。而后就在要推開屋門的那一刻,抱著對信耶穌的老太太(在孩子心中好比巫女)的恐慌,兩個半大孩子對著屋門竟然漏出一臉的懵逼,就在這時,貓兒呲溜竄進屋里,就聽見里面乒乓大作,嚇得我們倆再也不敢顧及貓兒如何,腿就好比灌了鉛似的跑到人高的院墻,再也不顧危墻危險,翻墻而落荒逃跑。仿佛惹了大禍,族弟匆匆道別跑了,我則垂頭喪氣的回到家里,懊悔的坐在角落里,心中一萬個鄙視自己——臨陣脫逃,竟然把貓兒丟在了西院,也不知它究竟遇到了什么,老是聽老人說西院有蛇、有黃鼠狼,都會殺了我的貓兒。想到這,兩眼竟婆娑了,連母親安排的事情都做的無精打采——一心為我的貓兒哀悼,求它的亡魂不要怪我,那時候是篤定了貓兒已經(jīng)死了,回不來了。
不知道怎樣捱到了晚上,我的貓兒竟然回來了!嘴里還叼著一個碩大的老鼠,我的天哪,喜從天降,但同時又懊惱的很,責怪貓兒起來——一只老鼠,你做那么大動靜作甚?嚇死人了!
這算是兩個趣事吧,中間貓兒的活潑、溫順跟老舍的沒啥二樣,而且我小時頑劣,學習不好,每每被父親批訓,傷心懊惱的時候也總是貓兒陪我捱過。
村里人務實,即使到了現(xiàn)在,也很少有人單純的在家養(yǎng)貓做寵物,吃的大抵都是粗糧(豬食)
村里有河、有水庫。
有了貓之后,我常常借口抓魚,竄到河里、水庫里,我水性還可以,徒手抓魚更是一流。我就常常在夏秋季節(jié)去抓魚,貓兒每次在我回來時都能吃到泥鰍、白魚、草魚。當然這是我抓的不多,抓多了自然就是熬魚湯喝,人吃完之后還能分點骨頭給它,也是很滿足,常常把尾巴翹起來弓著身子蹭你的腿,顯示它的開心。
到了冬春季節(jié),水太過于寒冷,河里是抓不到魚兒了,但是水庫由于是放養(yǎng)的鰱魚,好多都不經(jīng)凍,死掉了的魚兒被水飄到岸邊,人是不能吃了,但是可以撿了回來喂貓兒,可畢竟西風緊、天氣冷,父母總是阻撓,可也畢竟按訥不住心疼貓兒的心,水庫的邊線不是那么規(guī)則,曲折婉轉(zhuǎn),往往看著很近,但你不一定能很快的走過去,畢竟水寒冷刺骨,10歲的孩子又跨不過去太寬的河道,于是近在咫尺的魚兒即使看見,但想撿到它,只能繞路,而且遠近未知。加之純靠肉眼觀看判斷是否有魚,往往看到白色、反光的物件都懷疑是魚兒,往往走過去才發(fā)現(xiàn)不是魚兒,但也就是這份對貓兒的執(zhí)著,那時候雖然不懂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但的確是磨礪了自己的性格,每日徘徊在水庫邊,頂著寒風搜刮死去的魚兒。前幾日開著車子又去走了一遍那條水岸線,實在難以想象一個10歲的小孩,如何做到一天幾十公里不喊累的。
對信念的堅持,應該就是這時候開始的。感謝貓兒,讓我明白——生活就是每個人堅持走下去,都能遇見光芒。當我們盡力把悲觀的事情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表達時,你會發(fā)現(xiàn)迷宮順著走到出口能遇光明,倒著回到出發(fā)一樣光亮。我們都一樣,正處于期盼未來,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會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蕩,不怕轉(zhuǎn)機,不怕突然。
年輕時,做什么都可以有意義。不用去期望,失去了當是磨練,得到了便是驚喜。失敗了當是預演,成功了當是傳奇。備受矚目的人應當更持續(xù),一無是處的人才有資格開創(chuàng)人生第二春。
寂寞和孤單不一樣。孤單只是你的旁邊沒有人,而寂寞卻是你的世界都沒有人。一個人的孤單是會上癮的。一個人太久的寂寞則會把他自己都給忘了,也會忘了曾經(jīng)最好的一個人的感覺。
所以,那會的狀態(tài)應該是孤單,但并不寂寞,我有貓兒,無聲但是殷勤的陪伴,教給我好多東西,指引我前行。
感謝劉哥的成全,一腔柔情因為一只貓換了一下午的懷念:
你還好么?我的貓兒,魚兒可還夠吃?
? ? ? ? ? ? ? ? ? ? ? ? ? ? ? 苑稂. 老三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