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精彩摘錄
一個想法,如果放在那里不去踐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吸引力會逐漸變小。
想到(知道)、學到、做到,各自之間有著很遠的距離,形象地講,相差一個巴菲物,或者無數個李笑來……
成長的定義很簡單,想到之后做到。
如果想到之后不會的話,那么就去學,學到之后再去做到。
很多人的生命最終為什么意義不大嗎?很簡單啊,想到了、說到了、知道了、學到了,可惜最終并沒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所以說,沒有什么比“踐行”更重要的了。“人至‘踐’則無敵”。
通過一次簡單的踐行后,真正感受到行動力量的讀者。
“開始做”就是效率最高的解決問題的手段。
不斷升級的重要工具:行動中的思考。
用行動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動。
業余者才講靈感,我們專業人士只是每天早上準時開始工作。
模仿專業人士的樣子,能夠讓我們成得更快。通過種“裝模作樣”,最終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沒有踐行,就沒有可變現的東西;沒有行動中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有價值的認識升級。沒有認知升級,就沒有認知差異;沒有足夠的認知差異,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是啊,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憑什么呢?
Step2.我的思考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的距離。而是,知道與做到的距離。
自從學習了這個專欄之后,認識了很多概念,也嘗試著去踐行,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持續地去做。
一個想法,當你總想著要憋大招的時候,其實憋到后面,連發出的勁都沒了。所以做一件事,不一定非得想得很完美了,才開始著手做。而是要邊做邊思考,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再去改善。邊做邊反思,一邊前進,一邊矯正方向,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最有效率的事是想到就立馬去做,而不是把計劃做的很完美很龐大,耗費了很多精力,最終卻沒有力量去支撐行動。不如在一開始時先設定好框架,再慢慢完善。因為很多事在你沒有深入的了解之前,所做的計劃是很膚淺的。基本上到最后還是要全盤改掉。這樣的計劃是失敗的。
行動+思考=最完美的踐行。
輸出倒逼輸入,說的是同一個道理。以后在寫公眾號文章的時候,先想清楚主題,列好大致框架,再去慢慢地給予血肉使其豐滿。而不是走老路,邊寫邊組織語言,想到哪就寫到哪。(現在寫這篇短文又何嘗不是邊想邊寫?)好吧,從下一篇文章開始列框架結構……
我就是那個不專業的人,寫篇小短文都要等靈感,沒有靈感的時候,都不知道要寫什么。連題材都找不到,更別說組織語言了。終究是積累不夠罷了。現在突然好痛恨以前浪費了那么多的時間,以后,再也不浪費了。只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只花在個人成長上,而不是讓我覺得很爽的事情上。比如關注八卦,關注新聞。那些和我有什么關系?
模仿專業人士的樣子,假裝自己是個高手,想像高手應該會如何應對同樣的事,并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裝著裝著,裝久了,自己就真的成為這樣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有事沒事就看笑來老師的專欄和書。先升級自己的認知,再系統地做事。好好回想從笑來老師這里得到了什么,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Step3.我的行動
1、執行力再聽一遍,如果可以的話就把它整理成文字。
2、做三個流程表。早晨、工作、晚間。
3、持續看《財富自由之路》并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