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翻開手機,各個跟理財和投資有關系的欄目接踵而來,無數的人都在兜售自己關于投資理財的經驗和分享,吸引著每一個希望在投資當中賺到錢的年輕人。過去的我,曾經也是到處求經問道的年輕人。我曾經將書店當中所有有關于技術分析、K線介紹、波浪理論、趨勢投資以及價值投資的書籍都買回了家,讀了其中一半的書籍就已經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都下去——因為所有的書籍當中有至少60%的內容是雷同的,大家都在兜售近乎相同的投資策略——甚至如果仔細思考,很多的投資理論和投資策略已經對當前的市場失效,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去追捧。
我曾經嚴格按照交易規律去操作自己的股票,結果并不是那么如意——因為我自己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很快發現我根本沒有條件天天按照書中的技術分析要求去天天翻看股票的走勢、形態去復盤,然后培養自己的“盤感”,然后找到合適的股票進行操作。
與此同時,我發現了更加可怕的一件事情是,所有的投資書籍,都是為了解決從一到一百的問題而存在的,從來沒有哪一本書向我們介紹過如何從零到一。所有的書籍的說辭都是通過如何如何的操作可以實現怎樣怎樣的收益率,然后我們如果有足夠的本金,就可以順利實現資產從百萬到千萬的蛻變,最終達成我們內心所期望的財務自由。
可是,誰來告訴我如何擁有前面的一百萬?
很多投資書籍對核心問題避而不談的后果,就是我們在投資的路上做著毫無意義的努力卻樂在其中,比如當年的我——只用幾萬的本金操作卻在幻想自己在幾年之后達成一百萬的投資目標,而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目標沒有幾個投資大師可以做到,卻反而容易讓自己沉迷于危險的買入和賣出操作當中迅速陷入虧損。
不經歷踏踏實實的人力資本換取財務資本的時間,會讓自己走入投資當中的不歸路。通常來講我們在年輕階段是不能夠指望天上掉下個幾十萬砸中我們自己,然后迅速可以依靠著幾十萬在股市上縱橫捭闔迅速變成幾個億從而實現人生目標的。很多人選擇了另外的路,比如向父母索取資金投機;向身邊朋友借款湊夠資金參與股市投機,這樣的行為做的不好最后就變成了非法集資;向銀行貸款,比如講自己的房產抵押出去。無論是哪一條路徑,一個操作不好,就容易讓自己陷入人生的困境。
在投資之前,先正自己的三觀
在我們人生的初級階段,也就是30歲之前,對于大多數從頭開始的年輕人而言,我想我們更應該做的事情是,將自己的絕大部分賺取的利潤投資給自己,讓自己掌握到核心的技能,實現個人的增值是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一開始的儲蓄率都很低,都會經歷自己的消費基本上覆蓋自己的收入的情況,在這個階段通過努力擴大薪資收入的邊際效益遠遠大于投資股票、投資P2P,投資黃金等等任何途徑,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提升自己的個人收入的同時,銀行對于你的資質判斷和評價也會提升,你也就具備了能夠借出更多的資金的可能性。所以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首先要學習的,不是如何理財,而是如何提升自己,掌握核心技能。
在保證自己有一門核心技能,基本站穩了腳跟了之后,在平時花一些自由時間對各個投資品種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的笨辦法是,我對于每一個沒有聽說過的投資品種都會先投資最小的資金進行嘗試,看這項投資對于我而言究竟是否適合,另外就是看自己能不能在這個投資當中獲利。股票一般投資個幾千塊錢,看看自己過去學習到的各種股市大法究竟管不管用,如果發現并沒有什么用,那就果斷停止。
投資是一個不斷通過小額資金的嘗試,找到自己投資的能力圈,通過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系統的過程。
很多人都知道在開車之前去駕校學習,并且實際操作之前去車流比較少的地方練習,然而對于投資的態度則完全不一樣——我看到了身邊很多的朋友對于自己的投資能力都極為自信,一開始什么都不了解的時候,就可以大膽地將自己賺過來的幾十萬投資到股市當中——然后絕大多數都是虧損告終,將自己辛辛苦苦積累來的資本輸給了股票市場,最終發誓自己再也不碰股市。
股市投資是否成功,不取決于你采用了多少眼花繚亂的精妙手法,而取決于你自己有沒有 解決好自身的資產配置和倉位管理。
股市當中的成敗,向來不在于股市之內,而在股市之外。我們投入股市的資金,是不是確定不會影響基本的生活?在投入資金之前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主動權。
所有的倉位都應該是你自己確認過不會影響生活品質的錢,此外最好定期可以有存入資金到股市賬戶的習慣,股市就是你的蓄水池,我自己看完這本書以后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定期存錢進入證券賬戶,不一定立刻買股票,存著備用,然后每個月定期關注自己的投資標的,如果有價位合適的,就開始逐步定投,開始是100股,然后到了足夠有吸引力的價格就逐步加碼,我從開始定投到現在已經堅持了25個月,逐步將部分資產轉入股市,靜靜等待下一波機會。
除此之外,我也會積極關注積累籌碼的機會,日常的消費基本上全靠信用卡和微信,給自己提升額度,增加自己關鍵時刻動用資金的能力,同時也不斷關注更好的低風險薅羊毛的投資渠道,將大部分的資金配置在變現能力強的貨幣基金當中,少量關注部分高風險的投機機會,準備好承受可能的損失就行了。
長期來看,股市是一個稱重機,股票的價值會在長期的時間段內逐步在價格上體現出來,盡管各方會對股票價格有認知不一的地方,但是股價最終有回歸價值甚至高于價值的時候——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得意時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失意時認為自己無力回天的心態,最終將會導致我們過度低估和過度高估自己。
股市當中有兩種策略大體上是可以賺錢的,一種是黑天鵝策略,平時一直虧錢,遇到極小概率事件可以獲得幾倍幾十倍的生意,例如極少數的權證(很危險的投資品種,非專業慎重),打新(你自己買入的股票也是打新的成本),重組和并購概念的股票或者價值反轉的股票;一種是大概率賺錢的策略,但是盈利幅度有限,比如我們認真選取一只白馬股,在估值“合理”的時期進入(什么時候叫合理下一期給大家說明),利用股息平抑自己持有現金的成本,同時做好犧牲流動性的準備,用時間換空間,終究可以等待到一飛沖天的時刻;或者我們選取估值合理的指數基金進行定投,漲幅有限但是大概率會成功,只要堅持收益同樣可觀。
以前自己會迷信很多的操作手法和思想,現在我會堅守幾個簡單而重要的原則:
1.沒有什么投資值得孤注一擲
2.最小成本試錯了解新的投資產品,花時間實踐和學習
3.投資掙錢了是因為做好了細節工作同時運氣好,掙不到錢是因為自己做的還不夠
4.想清楚自己憑什么掙錢,別人憑什么掙不到錢
簡單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如果我做到了,就可以掙錢——很多時候也許投資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也沒有我們想的那么難。
與諸位夢想實現財務自由的伙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