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月二十二日,改封趙王李元景為荊王,魯王李元昌為漢王,鄭王李元禮為徐王,徐王李元嘉為韓王,荊王李元則為彭王,滕王李元懿為鄭王,吳王李元軌為霍王,豳王李元鳳為虢王,陳王李元慶為道王,魏王李靈夔為燕王,蜀王李恪為吳王,越王李泰為魏王,燕王李祐為齊王,梁王李愔為蜀王,郯王李惲為蔣王,漢王李貞為越王,申王李慎為紀王。
二月四日,任命李元景為荊州都督,李元昌為梁州都督,李元禮為徐州都督,李元嘉為潞州都督,李元則為遂州都督,李靈夔為幽州都督,李恪為潭州都督,李泰為相州都督,李祐為齊州都督,李愔為益州都督,李惲為安州都督,李貞為揚州都督。
李泰并不前往相州到任,另任命金紫光祿大夫張亮前往,行都督事。皇上因為李泰喜好文學,禮接士大夫,特別命令在他的府第另設文學館,允許他自己引召學士。
4、
三月七日,吐谷渾王諾曷缽遣使請頒發日歷,行年號,派子弟入朝侍奉;皇帝全部聽從。
三月十七日,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5、
三月二十三日,諸王出發,各自前往自己籓國,皇上與他們道別說:“兄弟之情,難道不想和你們經常相聚嗎!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如此。兒子還可以再有,兄弟不可復得。”然后嗚咽流涕,不能停止。
華杉曰:
“諸子尚可復有,兄弟不可復得。”意思是兒子還可以再生,兄弟個個都是絕版。這種話,就跟“我的兒子怎么能跟先帝的兒子比”一樣,邏輯可疑,只是一種“話語快感”,感動自己,對方也配合感動,但是都不能當真。
6、
夏,六月十四日,任命溫彥博為右仆射,太常卿楊師道為侍中。
7、
侍中魏征屢次以眼病請求調任散官,不承擔具體職事。皇上不得已,任命魏徵為特進,但仍擔任知門下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對判流放以上刑罰的罪犯,由他審查上報;其俸祿、賞賜、人員編制,都和具體掌職大臣相同。
8、
長孫皇后性格仁孝儉樸,好讀書,經常與皇上從容討論歷史,建言獻策,補益很多。皇上有時怒責本來無罪的宮人,皇后也假裝發怒,要求親自審問,然后下令將她關押,等皇上怒氣平息后,再慢慢為她們申理,因此宮廷之中,刑罰沒有冤枉泛濫。豫章公主早年喪母,皇后收養她,慈愛超過自己的親生女兒。妃嬪以下有病,皇后親自撫視,停下自己的藥和膳食來資助她們,宮中對皇后無人不愛戴。教導諸子,常以謙讓儉樸為先,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經向皇后報告,說東宮器用較少,請她上奏皇帝增加。皇后不許,說:“為太子,擔心的是德不立,名不揚,還擔心沒有東西用嗎!”
皇上得病,長年不愈,皇后侍奉,晝夜不離側。經常把毒藥系于衣帶,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皇后一向有氣喘病,前年跟從皇上到九成宮,柴紹等半夜報告有人叛變,皇上全副武裝出來詢問情勢,皇后扶病跟從,左右制止她,皇后說:“皇上既震驚,我怎能心安!”由此病情加重。太子對皇后說:“醫藥都用盡了,病還不好,請上奏赦免罪人,并度人皈依佛道,或許可以得到冥福(迷信指死者在陰間享受的福報)。”皇后說:“死生有命,不是智力所能改變的。如果為善有福,我沒有做過壞事;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令是國家大事,不可輕易施行。道、佛都異端之教,蠹國病民,也是皇上一向不信的,為什么以我一個婦人而讓皇上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按你說的做,我不如速死!”太子不敢上奏,私底下告訴房玄齡,房玄齡報告皇上,皇上哀憐,想要為她大赦一次,皇后堅決制止。
等到病危,與皇上訣別。當時房玄齡被皇帝譴責,免職回家,皇后對皇上說:“房玄齡事奉陛下時間很久,小心慎密,奇謀秘計,從未泄密,如果沒有什么大錯,希望陛下不要拋棄他。妾的本宗家人,因裙帶關系而得到祿位,德不配位,容易顛危,如果想要子孫保全,千萬不要把他們安排在權要官位,以外戚身份,做個奉朝請,能入朝覲見,就滿足了。妾生無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希望不要因為給我修建墳墓而勞費天下,只要借山為墳,陪葬器物,用瓦木就可以了。仍愿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徭役,止游獵,妾雖沒于九泉,誠無所恨!兒女輩不必讓他們來,看見他們悲哀,白白攪亂人的心意。”然后取出衣中毒藥,出示給皇上看,說:“妾于陛下臥病之日,就發誓以死相從,不能當呂后。”
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后崩逝于立政殿。
皇后曾經自己收集自古以來婦人得失的事跡,編輯成《女則》三十卷,又曾經撰寫論文,駁斥漢明德馬后(東漢漢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氏)不能抑退外戚,讓他們當朝貴盛,只是告誡他們不要搞得家門前車如流水馬如龍,這是自己開了禍敗之源,卻去堵防其末流。皇后崩逝之后,宮司將《女則》上奏,皇上閱覽,為之悲慟,出示給近臣說:“皇后此書,足以垂范百世!朕不是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只是從今往后,入宮再也聽不到規諫之言,失一良佐,所以不能忘懷啊!”于是召見房玄齡,讓他官復原位。
華杉曰:
誠意正心,至誠無息,長孫皇后就是這樣的人。儒家文化講圣人,她就是女圣人。她的一片至誠,千載之后,還令我們唏噓感懷!這樣的皇后,跟圣人一樣少!
上文有一句說馬皇后的話:“開起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這句話值得琢磨,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禍事的源頭是自己挖開的,不去堵源頭,卻在下游到處堵漏。
還有一句,車如流水馬如龍,這就是“車水馬龍”成語的由來了。
9、
秋,八月十九日,皇上對群臣說:“朕開直言之路,以利國家,而最近上親啟密奏的多是攻訐別人的小事,從今天開始,以后再有說這些的,朕當治他們讒人之罪。”
華杉曰:
前面公元631年有過記載,侍御史權萬紀因不斷揭發別人隱私而受李世民寵愛,而大臣們因此受到責備。魏徵提醒李世民,說權萬紀卑鄙小人,不識大體,認為揭發別人隱私才是正直,陷害別人受苦才是忠貞。要李世民不要相信他們,自毀形象。李世民當時沉默不回應,只是賞賜魏徵綢緞五百匹。從這條四年后的記載看來,李世民并未改正,還是喜歡聽人打小報告。只是他有時候又想起來這樣不對。或者因為他喜歡,小報告越來越多,他看多了又膩了。
總之皇帝的心思你沒法猜,也不要去猜,只要執守職責和道義,以道事君,一以貫之。
10、
冬,十一月四日(原文為庚午日,根據柏楊考證修改),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將軍段志玄、宇文士及分統士眾出肅章門。皇帝夜里派宦官到二人處,宇文士及開營接納;段志玄閉門不納,說:“軍門不可夜開。”使者曰:“我有皇帝手敕。”段志玄說:“夜中不辨真偽。”竟然讓欽差等到天亮。皇帝聽聞,嘆道:“真將軍也!”
皇帝又撰文刻碑,稱:“皇后節儉,遺言薄葬,認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復何所求。’朕之本意,也是如此。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要把寶物陪葬在陵墓中,才認為是自己所有。如今以九嵕山為陵,鑿石工匠才一百余人,幾十天就完工。不藏金玉,人馬、器皿,都用土木,具備形式而已,這樣可以讓盜墓賊都死心,死者和生者都不會受害。應當讓百世子孫,都效法奉行。”
皇上對皇后思念不已,在苑中修筑高樓,登樓以望昭陵,曾經帶著魏徵一起,讓他觀看。魏徵瞪著眼睛看了半天,說:“臣老眼昏花,看不見。”皇上指給他看,魏徵說:“臣以為陛下望獻陵(李淵墓),如果是昭陵,那臣當然看見了。”皇上流淚,為此拆毀高樓。
11、
十二月二十二日,朱俱波(柏楊注:新疆葉城縣)、甘棠遣使入貢。朱俱波在蔥嶺之北,離瓜州(柏楊注:甘肅瓜州縣)三千八百里。甘棠在大海之南。皇上說:“中國既安,四夷自服。但是朕不能無懼,當初秦始皇威振胡、越,二世而亡,只盼諸公能匡正我的錯誤!”
12、
魏王李泰有寵于皇上,有人說三品以上官員多輕視魏王。皇上怒,召見三品以上官員,臉色嚴厲,斥責他們說:“隋文帝時,一品以下都要被諸王毆打挫辱,那些親王難道不是天子的兒子嗎!朕只是不讓兒子們縱橫而已,聽說三品以上官員都輕視他們,我如果放縱他們,豈不能折辱你們嗎!”房玄齡等都惶懼流汗,跪拜謝罪。唯獨魏徵正色說:“臣心底里認為,當今群臣,內心并沒有人敢輕視魏王。在禮制上,臣子和兒子地位是一樣的。《春秋》說:‘王人雖微,序于諸侯之上’(君王的人官位雖然卑微,排序也在諸侯王之前,因為他代表皇帝)。三品以上都是公卿,陛下也尊重禮敬的,如果紀綱大壞,固不必說;如今圣明在上,魏王必無挫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驕其諸子,讓他們多行無禮,最終導致夷滅,又足以效法嗎?”皇上喜悅,說:“理到之語,不得不服。朕以私愛忘公義,之前忿怒,自以為理直氣壯,等到聽了魏徵的話,才知道是自己理屈。人主發言,不能輕率啊!”
華杉曰:
什么叫原形畢露,李世民這一段幾乎是罵街的話,就是原形畢露了,所以要克己復禮。李世民的好處,就是能知錯就改,而且改得飛快。魏徵把道理講清楚了,他馬上就認錯改錯。
但是,他的“原形”還在,理念并沒有改,只是克己復禮,不是居仁行義,不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就是他和長孫皇后的差距了。長孫皇后是誠于中而形于外,由內而外,自然散發。李世民心還不夠正,但能接受諫臣匡正,也算是有誠意了。
13、
皇上說:“法令不可經常改變,經常變,就太煩瑣,官員不能都記住;又前后不一致,官吏得以玩弄條文,作奸犯科。從今天開始,修改法律,都應該研究詳熟,再謹慎推行。”
14、
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州、饒州二州發現銀礦,如果開采,一年收入可得數百萬緡。”皇上說:“朕貴為天子,缺的不是錢,只恨沒有好的建議可以利民而已。與其多得數百萬緡,何如得一賢才!你從未舉薦一個賢才,也沒有斥退過一個不肖之人,而專言稅銀之利。當初堯、舜把璧玉拋棄于山中,把珍珠投于山谷,漢朝的桓帝、靈帝則聚斂錢財為自己私藏,你是要我效仿桓帝、靈帝嗎!”當天,黜免權萬紀,讓他回家。
15、
本年,把“統軍”改為“折沖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
全國分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個,而關內另設二百六十一府,都隸屬于諸衛及東宮六率。上府有兵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三百人為一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一隊,隊有正;十人為一火,火有長。每人兵甲糧裝各有規定數量,都由士卒自備,送繳入庫,有征召入營時,再發放給士兵。人民年滿二十歲,開始服兵役,六十歲免役。能騎射者為越騎,其余為步兵。每年年底,折沖都尉率其部屬舉行軍事訓練,自己攜帶馬匹入伍的,由兵府按市價收購馬匹。輪派到京師宿衛部隊的,兵部按路程遠近安排次數,離得遠的次數少、離得近的次數多,在京師服役時間都是一個月就輪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