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同事、朋友、親人、陌生人...各種人打交道,難免產生不同的想法,比較也在所難免,經濟方面的比較,生活方面的比較...每個人比較的目的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有些也許只是單純的看看對方和自己,激勵自己超前或者是敦促自己繼續努力;有些就是怨聲載道,有仇恨有埋怨,仿佛世界都有欠他的...
一、有個朋友小A,家里條件屬于小康家庭,嫁給吃皇糧的東北大漢,最重要的是一個倍加體貼顧家的男人,有個可愛的3歲的孩子,自己月收入也都在6000+,經常各種名牌一身,買幾千的化妝品也是眼睛都不會眨一下的主,但經常會聽她說:“我那個朋友生活不要太好,在這兒有房,在海南有房,經常飛來飛去,不用上班,各種悠閑,去商場各種刷卡...”“我那個同學,在這兒爸媽養著,住在爸媽家,一分錢不花,她媽還經常給她錢;新房首付婆婆一把付清了,也不用她操心,老公也是石油上的,每月還了房貸,剩的也不少...”
二、另一個朋友S,出生在農村,但爸媽外出打工,將她帶到了相對發達的城市,在那里長大、上學,因為成績優異,考上了更發達一點的城市的一所重本院校。她一直是父母手中的寶,生活優越很多,從來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對于農村只是知道那里還有家里的親人,畢業回去,看到農村那露天的廁所,燒煤的爐子,大通鋪的炕,滿身泥土到處玩耍的小孩兒,佝僂身軀仍然要上山撿柴火的老人們...她深切體會到了農村和城市的差異,想到了自己大大優于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想想自己雖然已經不能依靠爸媽,因為他們供自己十多年,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現在已經到了自己反哺的時候了。工資雖然不高,但是完全夠養活自己,只是和同事逛大商場,自己只是陪伴,不會買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物品;信用卡只是偶爾在過渡期刷刷。每次見面,我們經常開她的玩笑說:“好歹你現在也是白領階層了,干嘛對自己還那么扣”她總是笑呵呵的對我們說:“哪里有,我就是覺得現在除了自食其力,還得存點錢,孝敬爸媽,以備不時只需,再說現在我這已經算是小康生活了,需要啥都可以獲得,雖然不能像很多人可以隨時任性的出入大商場,但和很多生活拮據的人比起來,我這已經是小康了吧...”
我們的生活里有很多諸如小A和S這般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狀態,只是A只看到了自己比不足的那些,生活里更多的是不滿和碎碎念,而S知道比自己條件優越的人比比皆是,但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人也隨處可見,兩相比較,幸福感大大提升。
在比較時,偶爾我們多看看,多想想,看到比自己生活更容易的人時,回頭再想想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也許生活里會有更多的滿足感,自己也會越來越幸福吧!
在這個對有情人們特殊的日子里,在簡書第一篇文章,算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特別的禮物吧,愿自己可以開始以前的不敢和不想,也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