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長們聚在一起,最愛聊的內容便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每次聊完之后,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沾沾自喜,家長引以為傲,心里樂開花,嘴上卻謙虛地說:“哪里哪里!一般般。”,學習成績差的家長當眾數落自己的孩子,甚至訓斥道:“你看人家誰誰誰!!!”被數落的孩子幽怨地望著家長拿來比較的那個孩子,心中充滿了怨恨。攀比的心態從家庭教育開始,長大成人之后,絕大多數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譬如,找女朋友是否漂亮?工作收入如何?婚禮是否排場?房子面積是否大?車子國產還是合資抑或進口?等等,諸如此類,均是和身邊認識的人相比,比別人好,幸福感爆棚,優越感十足,比別人差,總有比自己差的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每個人都感覺自己的幸福指數在社會平均水平以上。
甚至有個玩笑說:“所謂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總比朋友的收入多百分之二十!”然而,比較是相對的,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與他人比較的結果之上的人來說,幸福和快樂永生永世難以獲得,就算偶爾產生了幸福和快樂的感覺,也只是自欺欺人,因為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有人會比他們更加年輕貌美、英俊瀟灑、收入更高、權力更大、地位更尊貴、財富更雄厚。
當一個人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并以此為傲時,看似知足常樂,實則刻意逃避,拒絕成長,笑來老師曾經說過一個概念:“七年就是一輩子!”十幾年前,誰能想到稱霸一時的諾基亞如今已經銷聲匿跡?誰能想到金山軟件董事長,如今創辦小米科技,勢不可擋?時代變革太快,遠超你的想象,當你沉溺于溫水的愜意和滿足之時,也許水開的時候你想離開,可惜為時已晚。這就是現實,非常殘酷,非常要命。
所謂成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不斷把別人比下去的過程。這句話聽起來確實很殘酷、很自私、很現實,前幾年的手機市場,高端市場被蘋果和三星瓜分,后來華為、小米迎頭趕上,打破了兩位手機巨頭的壟斷,如今三星手機性價比沒有同樣安卓系統的華為、小米高,加之前一段三星手機電池爆炸事件持續發酵,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縮水,這就是被比下去的鮮活例子。
時刻保持危機感,放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努力擴大自己的視野,尋找更高的平臺去發展,去向比你優秀的人靠攏,努力縮小差距,前幾年網絡上有句話很火,“你的收入是與你經常交往的五個人的收入的平均數?”所以,你要去找比你優秀的人比“不足”,而不是找不如你的人比“有余”!
成長是自己的事兒!認識到問題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踐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