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世界是事實的總和;我們為自己創造事實的形象。
前言
產品經理是什么,或者說產品經理在互聯網企業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是每一個初識互聯網企業的人都會迷茫的問題,甚至于身為產品經理,可能并不一定能理解自己的關鍵職能是什么。Marty Cagan 總結自己二十年從業經驗,總結成《Inspired》一書,細讀之,對明確產品經理的定位和職責大有裨益。
人員
多出口的迷宮游戲有一種很取巧的玩法,是由出口開始向入口找尋相應的路徑。每一款產品的探索也像是這樣的迷宮游戲,產品經理即在這個迷宮游戲中扮演著探索者的角色,他需要明確目標出口的位置,調整每一步的前進方向,設計出最短路徑,最終完成整個迷宮游戲。產品經理最直接的職責,即是明確產品的愿景,進行機會識別和評估,以及以目標為導向進行產品的設計和管理。
產品愿景評估:當可能的產品想法提出時,產品經理需要高屋建瓴,分析市場可能性,對產品的愿景進行評估,判斷是否值得推進,因此需要產品經理擁有全局意識,正確定義產品,并能用市場結果來驗證評估正確性。
產品設計:當產品機會已經明確后,產品便到了需要提供解決辦法的一步,這一步也是產品經理的核心工作,包括搞清產品的必要功能,用戶體驗和準則。找到產品的最小實現方案可以將資源最大化、成本最低化;舒適的用戶體驗是產品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強力保證;準則則為產品提供規范,使得產品按照預期的方向良性發展。
產品管理:當產品被定義,開始付諸于實踐后,則需要對產品的項目進行調度,功能進行跟蹤,這其中會牽涉到其他角色,諸如技術開發、交互設計、運維人員、產品營銷人員等,這便需要產品經理具有良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
流程
書中涉及流程的篇幅達到 20 章節,可見對于產品成敗來說,流程的合理性至關重要。「挑選合適的產品機會,并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案」,這是書中對產品公司任務的濃縮,而流程就涵蓋在整個任務的完成進程中,是對產品經理職能的一種延伸拓展。一個健康的基本產品流程,包括評估產品機會、定義產品原則、用戶交流與市場調研、產品最小可行實現以及改進現有產品,這是協助產品建立良好生態的基本路徑。
評估產品機會:每一個產品都是為了解決現有問題,所需要做的就是反復思考,產品究竟解決了什么問題,以及能否成功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能獲得大量來自客戶、市場、行業分析師、銷售人員等等角色的問題,但是否每個問題我們都需要解決,是否我們解決了他們的問題就能達到預期,這些都需要反復追問自己。
定義產品原則:知乎希望我們「發現更大的世界」,ZAKER 幫助我們「傳播價值資訊」,蟬游記讓我們「發現旅游之美」……優秀的價值觀能正確地指引產品的前進道路,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行動力,而這樣的價值導向需要團隊共同制定并為之奮斗。
用戶交流與市場調研:產品的載體是市場,產品的使用者是用戶,因此面向市場調研和面向用戶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兩個環節,這可以從側面印證對市場整體局勢的分析結果,同時也是確保產品不偏離用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產品最小可行方案實現: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分解為事實,而這種被分解的東西,被命名為「原子事實」。對于每一個產品而言,即使看起來再龐大,也是為一些必要的「原子功能」的有機組合,而我們需要的,就是找到解決這些「原子功能」的方案并推進實現,才能真正做到成本最小化,而這一定意義上便放大了產品的機會。
改進現有產品:如同搭建新產品,改進現有產品時也需要反復自問「為什么要進行改進」。用戶群是這樣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只希望產品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一方面又極度排斥產品的改變,因此在產品進行迭代時,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平衡兩點。書中給出「區域部署」和「增量」部署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需要盡量降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產品
互聯網行業的多變性,致使較難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產品出現,面對不同面向的產品,處理時需要有不同的側重。我們總想去開拓全新的市場,發現資本盲區,然而實際往往已是前人篳路藍縷。有人會就此將產品的想法扼殺在搖籃中,然而實際情況是,已有的解決方案恰恰可以成為自身產品的參考以及成本的縮減。這時候競爭力就可能來自于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合理的產品設計。Marty Cagan 絲毫不掩飾對蘋果以及喬布斯的喜愛,關于蘋果產品他強調了用戶體驗和情感設計,而正是這種消費者在情感上的渴望,讓他們愛上了蘋果的產品,從而推動蘋果取得成功。
后記
再回到開始時的問題,產品經理是什么。對我而言,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拆解出每一個事實,為事實創造形象,制定規則,讓產品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一位產品經理前輩曾經說過,好的產品就是讓對的事情相繼發生,我將此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