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渡之戰預備期-懸殊的實力
首先是兩軍勢力的不均等,曹操僅有七萬士兵,而袁紹則是七十余萬大軍,兩軍對戰,從數量上而言,袁紹軍隊占據絕對的優勢,而操軍出于極為不利的地位。不過雙方數量的懸殊并不能夠決定最后戰爭的勝利與否!
接著便是雙方謀士的數量不同。操軍是少而籠聚了天下豪杰,例如荀彧,郭嘉還有李典等優秀杰出的謀士和武士,所以在人才方面占據優勢;而袁紹只有幾個優秀的精英,例如善于進諫的田豐和具有謀略的沮授,審配等,但是僅有的幾個優秀人才,還多次被他所囚禁,不聽從忠臣之言,可見其悲劇后來是必然的。
其三是雙方所采取的戰術不同。曹軍少而精,所以適合迅速作戰,否則將會被糧草不足所拖累的。而袁紹占據大本營,糧草居多,兵數占據優勢 ,所以應該采取緩慢拖累敵人的戰略。但是只有曹操聽取謀士的建議,做好一切攻略,迅速作戰,而袁紹卻沉不住氣,高傲自大,所以一步步地推進戰略失誤的深淵。
其四是雙方的領導者不同。袁紹在沮授的眼里是“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彼砸粋€沒有遠見,自身不足,卻又不愿意聽取他人善意意見的人,注定是要失敗的;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雖生性多疑,可在關鍵時刻,總能夠成功地把別人優秀的頭腦風暴揉入戰術之中,使得官渡戰役最后的勝利,其實是大眾智慧勝利結晶的代表!
官渡之戰進行時—曹軍先敗后勝
袁紹一開始不僅僅在軍事力量還有很多方面都占據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有著審配謀士的戰略相助,使用了兩個計謀,分別為筑起土山,放箭;還有一計便是利用鐵鍬暗打地道等,然后曹操汲取優秀大臣的智慧,分別制造霹靂車還有繞營掘長塹的方法一一對抗,才不至于全軍覆沒。
可是路途遙遠,長遠的征戰,軍力漸乏,糧草漸漸不夠用了,此時幾乎看不到盡頭的曹操,很想要放棄此戰,回到溫暖的大本營中去,最后是在大臣荀彧的勸阻之下,才繼續留守,頑強抵抗紹軍的。
荀彧主要指出紹軍多而無用,而現在所占據的地理位置很是優越,所以不可以輕易地放棄的,最好是畫地為牢,極力反抗,逆轉戰機。
所幸,在看不到黑暗盡頭的黑夜里,還有著一顆明智的心,若是自己不夠完美的話,那便要把自己埋在謙虛里面,多多采納他人的忠言,而曹操愛才會用才,正是因為他熟悉地掌握了這一點,所以才會為后面戰役的轉機成功而做鋪墊。
此次戰役的以少勝多的關鍵因素是在人為方面??磥砣说囊蛩匾彩窃趹鹨壑泻転橹匾囊蛩氐?,例如說,袁紹是因為喜歡懷疑人才,特別懷疑和曹操故友的許攸,最后一步步地把心在袁紹那里的許攸給逼走了!
許攸這一走,便把所有的戰局推向了高潮。曹操很是愛才惜才,故友的投奔,才子的聚攏,只會令他無比地興奮而已。不過是還是無法完全地信任許攸而已,在許攸的三次試探中,曹操才爆出糧食短缺,軍營已然岌岌可危了。
許攸便提出一計,可以利用喜好嗜酒的大將瓊的弱點,假裝自己是袁紹的軍隊,然后闖進去燒盡其間的糧草。曹操聽從他的計謀,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為官渡戰役的勝利開響了第一槍。
而后便是得到了袁紹手下郭圖的相助,郭圖也幫忙挑撥袁紹與大將的關系,毀滅他們的信任防線,使得張高兩員大將投奔曹操了!所以,袁紹軍力大減,加上操軍軍力精強,有勇有謀,云集文將武將,袁紹注定要敗在人為這一因素了!
官渡之戰之總結
在這里,我們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曹操面對故友還是那么地多疑呢?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立場,曹操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在刀尖上行走,不得不防,不得不生性多疑了!
而對于郭圖的相助呢?是不是可以說,因為郭圖看清楚了天下形式的發展,也認為曹操會是一個好的統治者,所以很愿意相助曹操呢?挑撥袁紹與大將的關系,一石二鳥之計,不僅僅削弱了袁紹的軍事力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扭轉占據,使得曹操占據優勢了。
最后,官渡之戰成為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無數的英雄豪杰皆為此而無比地嘆服著,“弱勢只因多勝算,兵強卻為寡謀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