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游中國之秋游太行郭亮村
(詩詞各一首)
跋 —— 拼命驅車向郭亮
太行山大峽谷中共有六條掛壁公路,其中數郭亮村到王莽嶺的“昆山隧道"最為壯觀(郭亮村到王莽嶺最近的一條路),歷經30年,人工開鑿了一條由山西陵川王莽嶺通往河南輝縣郭亮的掛壁公路。
昆山隧道全長7點5公里,隧道內未經加固整修,隨時有落石,隧道口有一警示牌:“此路未經開發,禁止車輛通行,違反規定,后果自負”。
丁酉年八月末驅車東游太行,從西安出發雨霧中行車近一千五百里,經陵川前往郭亮,不期省道S331在剛過飛瀑長廊的陳家崖水庫處斷了!就是那個最為壯觀的“昆山隧道"斷了!并且已有一年多不能通車了。
怎么辦,天已經黑了,還下著雨,怎么辦?返回陵川繞道而行?不,那將繞出很遠的路程,當天將無法抵達目的地萬仙山景區附近,即郭亮!無奈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驅車上了百度地圖上沒有的一條太行山路,一條小路,一條真正的山中險路!
這山路鑿于太行山壁,一面絕壁,一面深淵,多數路寬僅夠一車而過,且急彎眾多,特別是在夜幕和雨霧中翻越,能見度僅車頭前一兩米遠,緊張!緊張的我緊盯車前那僅僅朦朧隱現的山崖和路肩,遇到急彎,只能隱隱看到一邊,有時兩邊都看不見,需要有人下車引導!怎一“險”子了得!真是成了拼命驅車奔郭亮!
不知道用了多長時間終于通過了這險峻的太行山小路,當車子重新上了省道S229,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緊張的心才勉強放了下來。
本人今生最愛驅車山路,尤其愛走鄉道、縣道,因為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情與美景。
此次不同!黑夜、大雨、濃霧、能見度近乎為零,路又極為險峻,況且所有行車最不利的因素全遇上了,稍有不慎將粉身碎骨,萬劫不復!此生有此一次經歷足矣,足矣!
詩游太行郭亮村之一
長相思
—— 拼命驅車向郭亮
由山西陵川王莽嶺通往河南輝縣郭亮的掛壁公路斷了,就是經陵川前往郭亮的省道S331在剛過飛瀑長廊的陳家崖水庫處斷了!并且已有一年多不能通車了。無奈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驅車上了百度地圖上沒有的一條太行山路,一條小路,一條真正的山中險路!
雨夜里,
濃霧中,
太行絕壁行路艱。
冒險為哪般?
眉緊皺,
目緊觀,
驅車險路奔郭亮。
玩命翻高山。
詩游太行郭亮村之二
五言詩一首
——郭亮贊
郭亮村地處山西和河南兩省交界處的密林山中。這里秀峰突兀,石徑崎嶇,紅、白龍溶洞深邃,喊泉銀瀑懸壁。有著泰山的巍峨,華山的險要,嵩山的挺拔,黃山的秀,原始荒古,真實自然。
郭亮有絕壁,
出入倍辛艱。
英雄郭亮人,
取路向大山。
公路壁上掛,
太行明珠現。
若非意志堅,
那得奇跡觀。
險要賽西岳,
巍峨似泰山。
秋日游郭亮,
秀色也可餐。
郭亮村距離河南省輝縣西北60公里的太行山深處,海拔1700米的高高懸崖上。郭亮距鄭州110公里,距離新鄉50公里,距離陵川30公里,晉城60公里。
郭亮以秀美山嶺,獨特的石舍而聞名,更以其周圍自然風景吸引著旅游者。郭亮洞現稱絕壁長廊,長1200米,洞頂是嶙峋的怪石,開鑿時留下的支撐廊頂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日本人贊譽“世界第九大奇跡"。郭亮地處輝縣萬仙山風景區,周圍有很多溶洞,有紅龍洞、白龍洞、黃龍洞,洞內倒懸的鐘乳石千姿百態,形神各異,發人遐思,引人入勝,嘆為觀止。這里的風景自然稱其為雄、壯、險、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獼猴攀躍,谷幽崖高,楓葉吐丹,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為特色。
紅巖絕壁約有200米高,聳直陡峭,像快斧整劈過一樣,格調雄渾,令人生畏。頭頂密布的 的烏云使峽谷更顯磅礴大氣,走在云梯上仰望山體無不被險峰所震懾,壁縫填滿雙眼。向上只能看到上一層的石梯底面,向下只見峽谷中水浪翻滾,濤聲回蕩。
郭亮地處太行深處,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金秋時節,滿山遍野楓葉緋紅,碧綠的山野夾帶著一片片金黃,是旅游的大好時節。
絕壁長廊郭亮洞,蜿蜒盤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齊平坦,有的參差不齊,形狀各異。站在峽谷對面萬丈石壁上,靜觀郭亮洞,猶如石壁上的“機槍眼”。洞外瀑布成網 狀,洞下水潭碧綠誘人,悠閑的牛羊漫步在奇石、叢林之間。秋季,黃色的柿子、紅色的山 楂、綠色的核桃掛滿枝頭,好一派世外桃源之雅景。
郭亮村歷史
在東漢末年,連年災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剝削壓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區的農民兒子——郭亮,率部分饑民揭桿而起,反抗壓迫,農民紛紛響應,跟隨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農民隊伍。當時封建王朝慌了手腳,屢次派兵鎮壓,只因山高路險,皆遭失敗。后來,就采取了封官許愿的辦法加以利誘,當時郭亮手下有一將領名叫周軍,投降了官府,被封為“平西大將軍”,率領官兵前來鎮壓。因寡不敵眾,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絕壁,后因周軍圍困,糧草斷絕。郭亮急中生智,讓士兵將戰鼓與山羊懸掛在樹上,羊四蹄亂蹬,鼓聲咚咚日夜不停。同時,郭亮令士兵從山背后用繩索系下絕壁,安全轉移到一自然村(今“會逃站”)。這個懸崖上的山村,人們為紀念郭亮,在建村時便將村名取為“郭亮”。
1972年為讓鄉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帶領下,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 、鋼銼。在無電力、無機械的狀況下全憑手力,歷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出2萬6 千立方米的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車。為此,王懷堂等村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天梯
過去這條絕壁路,曾是大山中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擾著一代代山民,阻礙著與外界的交流。天梯是由塊塊不整齊的巖石壘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巖壁上鑿 出來的石坑組成。直到本世紀70年代,山民打通了郭亮洞,人們才逐步廢棄了這條幾百年來的“熱線”。
本文章的著作權歸作者李杰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轉做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