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我尊貴的母親大人視頻通話,她告知今天家鄉太原的溫度是-15℃到-3℃。還好家里暖氣足,室內有20℃以上,爸媽也決定今天就不出門了。我這邊早上看汽車的溫度表顯示還是25℃,這個40度的溫差,讓心里久久不能暖起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今年冬天沒接爸媽過來三亞過冬。這些原因雖然都很客觀也很討厭,但是,其實也還是自己的問題。反思,努力,以后還是要實現年年過來這邊過冬的安排的。
想起來小時候,爸爸帶著我在院門口街道邊上堆雪人的場景。每年至少要堆兩三個,因為那時候雪似乎很多,天氣和現在完全不同。那時候北方的雪,總是很誘人,雖然街道的色彩并不如現在多,但是生活的氣息卻更象我們理解里的人間。小學一年級還是二年級的冬天,雪花飄起來的時候是晚上,早上打開門世界已經是銀裝素裹的那種。
堆雪人工程開始,幾個院子的小朋友們都各自搞著自己的雪人。雪大多是從房頂上被打掃下來的,很厚,很多,一堆堆的放在院子門口。那時候大家設計的雪人基本差不了太多,身體有一節或是兩節的,鼻子基本上是小個兒的胡蘿卜一支,來自每家冬季蔬菜存貨。雪人手一定是樹枝,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相同處是都是就地取材,路邊的大小樹木。眼睛更簡單,在太原這地方,不缺煤炭,黑黑的小珠子放上去,這眼睛讓雪人都顯的很東方。嘴巴就比較考驗創意啦,很多的雪人是沒有嘴巴的,有些是用手畫一條橫線出來,看著比較簡陋。那些有嘴巴裝飾的,就會放上一條布條,有的會放上一塊有彎度的鐵絲,還有些家長比較厲害,用碎布可以搞出一個帶胡子的嘴。電視上那種很藝術的雪人,嘴里還叼個煙斗什么的,我們的街道上是不會出現的。
那天下午吃完飯,大約是5點多的樣子。小伙伴們不約而同的來到街道末端的斜坡地方滑雪,各家的鐵制小馬札,拉水用的小鐵車,大個的鐵鍬,大鋁盆,都在那時候派上用場,變成了滑雪用的“雪橇”。對于這個城里的孩子,能滑上一個大約30米左右的大坡,已經是極度歡樂的事情,一下午要輪著來個幾十趟。不象東北的大山里,真的用雪橇,可以走上好多里地。我們只能有這樣的小區域玩,但是越級開心,兩人一組的,三人一組的,兩組比賽,互相碰撞,摔倒或是翻滾,都是樂趣。大點的平衡能力強的孩子,就只是一雙白色塑料底的皮鞋,就可以爽到底。小雪球會不留意的從不知道哪個調皮的小伙伴手里飛過來,啪啪的打在滑行中的孩子們身上。
正玩的差不多要天黑回家的時候,一個隔壁院子的小女孩兒開始招呼人過來看一個堆的很大的雪人。這雪人“手”是一個大樹枝,“手”里還“抓”了一支大耙子,有點意思,而且個頭兒很大,至少比我們這群孩子都高。原來幾個小朋友驚奇的發現,在雪人的腰部以下位置,被人插上了一支黑色的木碳棒。雖然我們很小,但是還是懂得,這個東西代表著什么,于是先看到的幾個小孩邊指指點點的看著,邊嘻嘻哈哈的開始掩面而笑。
熱鬧,必招來圍觀,很快,大多數在滑雪的小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懵懂的小心靈對這個東西反映很是有趣,當時所有小朋友都在哈哈大笑,前仰后合的,大家都有點害羞,尤其是小女生們,不需要言語說明。有的小男生跑上前,拿個雪球打一下,然后哈哈的跑開,也有小男生使壞,推小女孩兒往前,建議去摸一下,然后就是一頓被小姑娘的拳頭暴擊。這時候,過來一位路過的年輕阿姨,看到孩子們都圍在一起,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走過來看看究竟。
“誰呀,這么不文明的,胡來。” ,說著,她把木炭棒一把抓了下來,準備扔掉。這時最初發現這個特別雪人的小女孩兒,又有了驚人的發現,“阿姨,你把這個拿了,男孩子就變女孩子啦!”,邊說邊用手指著下面留下的一個小洞洞。她這一句話,所有人都靜了,阿姨手里拿著的木炭也停在了空中。她怔了一下,不知道怎么著是好,看著下面留下的一個洞,有點面露尷尬。接下來的動作徹底點中了所以小伙伴的笑穴——她把木炭莫名的抽回了原處。“哈哈哈。”所有的人都又開始各種歡欣雀躍的蹦起來,笑聲中,那我年輕阿姨也被帶開始噗嗤的笑出了聲音。
歡樂就是這么簡單的一瞬間。懷念兒時,懷念下雪,懷念家鄉,懷念家人,想再堆個雪人,找找兒時純潔天真、無憂無慮的感覺。
【作者 陽光紅藍鉛筆-簡書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
更多“閑話”盡在文集《記憶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