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爸爸直到七點二十還沒回來吃晚飯。我打電話給他,他才說,我吃過晚飯了,我等下還要去宵夜,估計11點以后才回來balabala。我當時就生氣了,我說太討厭了。小米看著我說,討厭。我現在才想起來,原來最近孩子喜歡說的討厭,是從我這里學來的。
對于晚歸,不回來吃飯,卻不提前打招呼這種事情,在我們家比較常見,也吵過很多次。這次很不一樣。
五點多的時候,有一個來自孩子爸爸的未接來電。七點的時候,有一條他的微信,說今天會晚點回。這是一個進步。比起以前什么都沒有要好一些。但是沒有提到不回家吃晚飯。
對于這個事情,我感到不舒服,生氣。我開始接納我的生氣,同時覺察生氣以下還有什么情緒。我一直認為,這種事情是一定要給家里人提前說一聲的,家人都在眼巴巴的等他回來一起吃飯,他卻一句我吃過了,考慮過家人的感受嗎?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是自私,是不尊重家人。
后來孩子奶奶來了,她說,他就是忘記了,大意了。
NONONO。就是沒養成習慣,因為去爺爺奶奶家,孩子爸爸總是不會提前告知是否去吃飯,奶奶也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責怪他。無論他怎樣做,奶奶都容忍。這算是家風吧。我十分討厭這樣。
我覺察了半天,我認為,他不重視我,不尊重我,無視我的感受。我不重要。Bingo!找到了。就是那個我不重要的信念讓我不舒服。我到底重要嗎?當然重要了。我重要這個信念無需別人來證明。所以,他不告知他不回來吃飯是他自己的行為習慣,并不能證明我不重要。至于我對他是否重要,那是他的事情,我不應該為此而沮喪。
對于多炒了的菜,多蒸了的飯,這些會浪費掉。誰來承擔?他來承擔。我不會再第二天吃這些剩菜剩飯了。曾經我就是這么做的,我吃剩飯剩菜,我承擔了他的責任,所以我很煩,我又不想浪費。實際上,我不該那么做。我應該拿我回自己的責任。把別人的責任還回去。這樣一來,我的生氣不見了。我不再承擔他晚歸不吃晚飯的責任了。
于是,我當時就決定了晚上要奶奶過來幫忙。成功的把獨自照看小孩的責任分出去了。有人幫忙,心里也不那么煩了。
我想,我還需要對孩子的爸爸說,我希望你下次晚歸或者不回來吃飯,提前并且明確的告訴我,我今天不回來吃晚飯,這樣我們都會開心一點。因為我和孩子都在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