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有后代”原來是種“使命感”》中預告了要寫薩提亞關于家庭規矩(以下簡稱“家規”)的內容。
先介紹一下薩提亞理解的家規。
我們在原生家庭里成長,即使長大離開,小時候原生家庭告訴我們的家規,已然成為我們的習慣,并自動化地運行在我們的生活中。
怎么識別家規?
凡是帶有“一定”、“必須”、“應該”、“永遠”、“絕對”、“總是”、“從不”、“永不”、“不應該”、“絕對不可以”等字眼的句子,都有可能是家規。
比如我有的家規:
女孩子不應該笑太大聲。
對長輩一定要有禮貌。
堅決不能留長發。
我在學校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絕對不可以給陌生人開門。
好吃的東西(第一口)一定要跟人分著吃。
一定要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飯都吃完。
我一定要爭氣。
我絕對不可以讓人看不起。
我絕對不能對外人說家里的事。
我必須有錢才能獲得幸福。
畫畫和做手工總是在浪費時間。
我必須身體健康,才能更好的學習。
我不應該對別人表達憤怒的情緒。
。。。。。。
家規建立了我們對待家庭的態度:
我們的家庭氛圍是什么樣的?和諧的?吵鬧的?粘膩的?疏離的?
我們對家庭成員的期待是什么?合理嗎?適度嗎?
家庭的目標是什么?
家規還會影響我們在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型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性溝通)
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
家規一般是家里的權威人士制定的,也有家族的傳承。如果是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制定的家規就會比較有彈性、符合人性、符合家庭成員所處的年齡。相反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制定的家規就可能不合乎人性。
我覺得我那條“堅決不能留長發”就不太符合人性,我從小到大就沒有留過長發。那個時候我媽媽認為,頭發長長了,腦子營養就不夠了,而且養長頭發,會分散我學習的注意力,所以。。。
我的青春期呀!就像一個假小子般渡過了。
后遺癥就是我現在的自我認同常常是男性,這次在parts party面貌萬花筒的活動里,我想到的六個角色都是男性(就是這六個角色是我的六個部分parts,或者說是六個次人格)。
小時候的家規,有些在當時是合理的,有些是為了保護幼小的我們。有些具有強烈禁止性的家規,直到現在,還會限制我們,也許讓我們動彈不得。
薩提亞認為不是要徹底消滅家規,而是將僵化的、過時的家規轉化為生活指引。生活指引將允許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展現出更有彈性、更人性化的一面。
我在課上練習轉換的家規是“我絕對不能對外人說家里的事”。這個家規導致我,之前每次要分享自己的故事,涉及到家里的事,就總覺得不對勁,經常腦子一片空白。后來做過家規轉換之后,我現在比較能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了。
我做個示范:
我絕對不能對外人說家里的事。
轉化一:
我可以不對外人說家里的事。
轉化二:
我可以有時對外人說家里的事。
轉化三:
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覺得對方是真誠的時候。
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覺得安全的時候。
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準備好分享的時候。
為什么要三個“當XXX的時候”?
因為薩提亞認為,一個選擇叫“不得不”,兩個選擇叫“左右為難”,三個選擇才是“真正的選擇”。
寫下來只有幾句話,做這個練習是需要一點時間的,需要時間跟自己的內在做連接,關鍵在于說出這些句子時,你感覺到自己有哪些變化?
我做這個練習時,有一個伙伴(倩倩)在帶領。有人帶領的好處是,自己不用意識去想句子,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感受自己上。
我說出我第一個句子“我絕對不能對外人說家里的事”,她來幫我轉化成“我可以不對外人說家里的事。”我就慢慢慢地重復三遍,快了會沒有感覺,潛意識接受不到信號。這是轉化一,只是把“絕對”換成“可以”,我就松了口氣。
接著,轉化二“我有時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我再慢慢慢地重復三遍。加了個“有時”,感覺也可以哦,身體沒有緊張的感覺,肩膀似乎還輕快了一些。
帶領人說成轉化三“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XXX的時候。”XXX我自己填進去。
我說了一個“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愿意分享的時候。”這個時候突然有股很強的能量從我脊椎后面向上涌。我察覺了一下,是一種委屈。我想到了,2013年的時候我遇到挫折,沒有跟任何人說,其實是需要跟人說一說的,可周圍環境不允許,自己就硬生生的把情緒憋了回去,所以現在出來一股強烈的委屈的感覺。那對我而言,“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愿意分享的時候。”這一條就不能用,“我愿意分享的時候”連接到的不是松動的感覺,而是委屈。
當我說出“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覺得對方是真誠的時候。”“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覺得安全的時候。”“我可以對外人說家里的事,當我準備好分享的時候。”
這三個當當當的時候,我的胃好像松開了一點,我能感覺到我食道、胃、腸道像是有股貫通的能量在流動,整個軀干的正面像是有個小宇宙在旋轉。
我感覺到我的身體放松了一點,家規背后的信念也松動一點。
只是看我的家規也許很難體會,我把轉化公式給大家了(如圖),來試試你的家規吧。一定要慢慢慢,每個句子重復三遍,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
進一步的體驗,還是需要現場聆聽麗娃老師的薩提亞家庭治療工作坊。我記得2013年,我第一次聽這個課程的時候,對于身體的察覺和能量的感受幾乎為零,現在能有這些察覺和感受,是慢慢被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