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高效學習訓練以來,遇到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示學習很難很痛苦,說起自己的學習生活就四個字“水深火熱”,要么咬牙切齒要么一籌莫展。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也起早貪黑,也埋頭苦讀,卻逢考必失,一個個心急如焚卻又茫然失措。
孩子的疲憊和家長的迷惘,叫人好心疼。
我們這一代家長,自小就被教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被教育“天道酬勤”,被教育“學習要“勤學苦練、廢寢忘食”,在大家的潛意識里似乎學習就是辛苦的,就不可能是快樂的,所以吃盡了學習的苦,還以為理所當然。甚至,我們現在也拿這套思想來引導我們的孩子,暗示孩子們學習的過程必然是痛苦的,并且簡單粗暴地把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歸于不刻苦不努力。
而孩子呢,從跨進校門的那一天就沒有人教他們學習的方法,沒有人教他們大腦工作的原理,沒有人教他們思考問題的思路,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記筆記,沒有人教他們怎樣背課文,更沒有人教他們考試的潛規則……但從老師到家長包括他們自己,都在管他們要學習成績!他們只知道學習很辛苦,而且發現很辛苦也考不好,于是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自然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如果此時家長再不認同孩子的努力,孩子可能就會更加消極,會敷衍乃至厭學,如何還能學得好呢?
這就好像,我們要孩子們去砍柴,但是既不給他們工具,也不告訴他們方法,只是叫他們到時間得交出多少的柴來。那么,大部分的孩子不假思索,赤手空拳就上陣了,怎么砍?徒手!或拖或拉或拽或撕或捶或啃,結果可想而知,不但砍不到柴還搞得一身傷!另有少數孩子,他們或許勤于觀察,或許勤于思索,或許誤打誤撞,竟然帶了斧頭或者竟然撿了一把斧頭,在砍柴過程中事半功倍收獲滿滿。于是,學霸就這樣誕生了!
?
可是,學習一定是痛苦的嗎?為什么總有一些別人家的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輕松,既不見他們頭懸梁錐刺股,也不見他們手不釋卷目不窺園,卻每每在考試中拔得頭籌。想必大家都見過,普通學生需要學三個小時的知識,班里的學霸半小時就搞定了;普通學生背十幾二十遍還出不來的古文,學霸三兩遍就滾瓜爛熟了。普通學生考試前深陷題海臨陣磨槍,學霸卻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明明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都在同一屋檐下由同樣的老師授課同樣的內容,為何有的是學霸,有的就要淪為學渣?
學渣和學霸到底差在哪里呢?
其實,只是在于學習方法的不同而已。
學霸,有的是通過刻意學習,有的是碰巧掌握,但都是運用了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才使得學習過程輕松愉快,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
這就好比,我們要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們去砍柴。假設,現在有一片樹林,里面的樹品種都一樣,也一般高矮粗細,理論上我們的孩子都應該砍得下來。但是,我們不給孩子們任何工具,也不告訴他們方法,只是叫他們到時間得交出多少的柴來。那么,大部分的孩子不假思索,赤手空拳就上陣了,怎么砍?徒手唄!或拖或拉或拽或撕或捶或啃,結果可想而知,不但砍不到柴還搞得一身傷!另有少數孩子,他們或許勤于觀察,或許勤于思索,或許誤打誤撞,竟然帶了斧頭或者竟然撿了一把斧頭,在砍柴過程中事半功倍收獲滿滿。于是,學霸就這樣誕生了!
如果,下次我們叫孩子砍柴之前,給他們每人發一把鋒利的、趁手的斧頭,告訴每一個人應該把斧頭舉到多高再傾斜多少角度砍下去最省力最有效,并且訓練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熟練運用這個動作,您估計孩子們能不能都滿載而歸呢?
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學習原本就應該是輕松愉快的。只要掌握了科學高效的學習,人人都可以做學霸。
以后,我會陸續的為大家介紹我們的高效學習訓練體系,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在學習的路上走得開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