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心情打卡day2:我參與我踐行,記錄情緒流動,與吼叫say byebye~
昨天或許是帶妞跳舞在外邊等候的時候受了涼,回家的時候開始頭疼。
媽媽在家熬好了粥。
我炒菜之后,老公尚未回來,看已近7點,怕老媽餓,決定先吃飯,舀飯的功夫發現粥做少了,然后給妞舀了正常量,老媽舀了半碗飯,我自己本來準備不喝,想一想怕老媽心里不舒服,就舀了一勺,加了些開水進去。順口說一句:今天的飯有點少了。
老媽直接說“我喝不了這么多”我說“本來給你舀的就不多”“多多多,我喝不了這么多,再舀出去一勺”
我 的火蹭的一下就出來了,奪過老媽手里的飯碗,拿著給妞分盛飯的小碗,直接嘩的一下就倒了進去:看看你的多不多,我難道不知道你是個病人嗎?去吧去吧,再舀出去一勺,你就不用吃飯!
我就像另一個我,冷眼看著自己的情緒起伏,我知道:首先是頭疼讓我耐心降低,更重要的是,關于“媽媽的吃飯問題”確實是我的一個梗。
她的習慣是:家人愛吃的我不吃,家人不吃的我撿著,就連吃飯也一樣,哪個菜大家說好吃她就絕對不動筷子。結果,導致了很多問題,我說了很多次,這個年代不缺吃不缺喝,不用這么做。但是,她依然是我行我素。
第一天的梳理卡住,到此結束……
第二天繼續記錄,如下:
昨天想了很多方面,都似乎都不太對,就放棄了,直到今天早上,送小家伙上學回來的路上,突然就到一句話:我所抗拒的,必是我自身存在又不能被接受的。
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我的憤怒看似來自于媽媽的隱忍委屈討好,但事實上,那個讓我爆掉的“隱忍委屈討好”的何嘗不是我!!!
然后再次梳理:
情境:做飯少了媽媽自己就想減少自己的飯量,甚至不吃(我的做法:“為了掩飾飯太少,原本準備不吃,又怕媽媽難堪內疚,往自己的飯里加水”)。
感受:憤怒(對媽媽不知道愛惜自己委屈討好)
想法: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剛結婚前幾年我對于老公家所有人無底線的隱忍討好,導致小家伙出生之后一年中遭遇到那么多痛苦無助痛不欲生的經歷。現在想來,我內心里不自覺地把我的隱忍討好歸罪于從媽媽那里習得,而這才是我真正的憤怒來源。
需求:平等、尊重、界限
建設性想法:我是我,媽媽是媽媽,媽媽改變不了她60多年的習慣,而我可以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與媽媽無關。先擁抱內心委屈的自己,尊重媽媽的做法,更多理解更多體貼。
建設性做法:利用媽媽在我家住的這段時間,不包辦不代辦,用一些合適的方法,重建媽媽的自信和價值感,盡我所能,不強求。參照昨天的隨手畫“自信構建三步走”
額額額,梳理完畢,舒服了好多[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