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文士喜愛圍棋,除了有“閑”,還和他們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密切相關(guān)。圍棋雖僅黑白兩色子,縱橫十九道,但卻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可謂是“試觀一十九行,勝讀二十四史”。
舉凡《易經(jīng)》、孔孟、老莊,抑或治國方略、用兵計謀、世事滄桑、人生真諦,無不可濃縮于棋局之中。因此,僅僅能夠按照棋規(guī)下棋并不困難,但要真正理解圍棋的內(nèi)涵則并非易事。
中國文士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經(jīng)史子集,廣聞博覽,因而具有一般人難以比擬的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圍棋,他們不僅能夠手談于局內(nèi),更能夠游心于局外,從廣闊的文化視野中觀照和理解圍棋。
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得他們在對弈中一方面獲得充分的感性快樂,另一方面又獲得深刻的理性歡愉。所以,較之常人,他們對圍棋的熱愛不僅更為自覺,而且更為執(zhí)著和穩(wěn)定。
(1)
歷代文人從小小的棋盤上看出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杜甫《秋興》
累話三朝事,重看一局棋
——張祜《江南雜題三十首》其十二
棋局可觀浮世理,燈花應(yīng)為好詩開
——曾鞏《夜雨》
坐閱幾輸贏,歷觀迭興衰
——葉颙《圍棋白日靜》
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
——錢謙益《后觀棋絕句六首》其三
……
(2)
他們從一十九道上,又悟出了棋道與兵法的相通之理一或布陣謀兵,運籌于帷幄之中,或短兵相接,決勝于千里之外:
對局含情見千里,都城已得長蛇尾
——溫庭筠《謝公墅歌》
對面不相見,用心如用兵
——杜荀鶴《觀棋》
乃知棋法同軍法,既誡貪心又嫌怯
——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
運智奇復(fù)詐,用心險且傾
——石介《觀棋》
豪鷹欲擊形還匿,怒蟻初交陣已成
——吳寬《觀棋》
……
?
(3)
他們在黑白世界中,又體味到了人生哲理:
恃強終有失,守分固無侵:
——李從謙《觀棋》
詩因圓解堪成佛,棋與禪通可悟人
——徐照《贈從善上人》
直把宦途如夢過,任他世事似新棋
——樓鑰《次適齋十韻》
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張紙
——唐寅《閑中歌》
人間勝敗尋常有,一局何勞重嘆嗟
——孫枝蔚《棋客》
……
總之,圍棋的豐富內(nèi)蘊與他們自身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相契合,就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永恒誘惑的世界,以至于游心于其中,樂此不疲?。ɡ贤醪毁u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