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唐人的詩篇之中,他是前代逐臣的代表,又是一位卓有才華但仕途坎壈、結局悲慘的文人,所以詩人在吟詠憑吊他時,往往傾注著惺惺相惜之意,也投射著自己的不得志。
李商隱此詩所詠本事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剛舉行過祭祀),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是說漢文帝召見賈誼,問鬼神之事,談得十分投機,事后文帝還自愧不如。以常人眼光來看,這應該算是一件臣子被帝王“知遇”的美事,是賈誼之幸而非不幸。但李商隱卻用詩人之眼看出其荒誕之處:賈誼懷報國之才,可他此番被賞識,卻是因為談鬼神之事讓文帝“前席”,感覺“不及也”,這又豈是賈誼所期望的!劉長卿詩云:“漢文有道恩猶薄”,的確,漢文帝并非昏庸的皇帝,而連他也不能量才而用,不如他的就可想而知了。詩人的感慨,也正是著落于此。李商隱曾說“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 是有大志的,但是統(tǒng)治者不能識人,難怪他會借賈誼的不被賞識,寫出自己的心事。
此詩前兩句一意鋪陳賈誼才華橫溢,第三句承而忽轉,一個“可憐”,寫出作者心中深深的感慨,而文帝“虛前席”的殷勤,分明帶有幾分荒誕,讓詩人心中的感慨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