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翻看公眾號時,看到推薦的這個紀錄片。懷著好奇的心情打開,內(nèi)容沒有讓我失望,一部成長的片子,讓我看到不同人的人生百態(tài)。
八個七年,整整56年,一直堅持記錄那些參與者的人生,從1964年開始,制作者的堅持令我佩服,雖然一次只拍攝七天,但這種成長的記憶顯得彌足珍貴。
我很遺憾,并未記錄過類似的片段,可能我不喜被拍,但這些,可以說,是他們成長中寶貴的別人沒有的財富。
可能是外國人的片子吧,第一感觸片中所有人的共性都是非常重視愛情帶給他們的感受,國外人的結(jié)婚離婚率確實很高。
可是他們每一次都是嫁給了愛情,每一次的離開都是因為失了愛情的感覺。每一個人對愛情都未放棄過,即使暫時沒有也不因生活的困苦而降低愛情的標準。
結(jié)婚,與年齡、背景無關,只有兩個人對視時的感覺是真實的。主持人經(jīng)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現(xiàn)在還愛嗎?真正因愛情相守到老的才能相視一笑地說著“愛”“嗯,我也是"此刻,才是幸福。
不是和一個人牽手一輩子, 而是見過無數(shù)人,走過無數(shù)路,即使錯過,也愿意重新出發(fā),找到那個可以相陪走到終點的人。
眼神,也是我看到的56年間的成長。我沒有看過自己眼神但我知道,它肯定失去了一些,得到了一些。
7歲時,每個人的眼神都精明地發(fā)亮,都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象。慢慢地,長大了,世事的摧殘下,有人可以不忘初心,成為自己兒時夢想的樣子。
但絕大多數(shù)人都改變了自己的方向,即使改變了方向,不過每個人都努力地生活著。在56歲時,很多人都有了美滿的家庭,幸福的生活。
不管他們是否離婚、失業(yè)、生病過,這些都已是過去,每個人的眼神從希望走過了憂傷走過了煩惱也最終走到了溫暖,每個人都不一樣,卻都那么相似。
很多人說著不想結(jié)婚卻在二十幾歲時結(jié)了婚。有的人兒時還可以輕易地說著愛的人,真正長大,反而難以說出口。
Sue結(jié)過兩次婚,先后換過多份工作,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沒有上過大學的她最后卻可以任職于大學,生活的境遇總是那么地變化無常。
但她很棒,我看她的臉上永遠都帶著笑容,這么多年,竟從未改變。她的個性很好,有時,性格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她是一個喜歡承擔責任,不后悔曾經(jīng),珍惜現(xiàn)在的人。她不害羞,即使年齡已大,卻仍可以完成自己做劇場的夢想。有很多方面,她很值得我學習。
有生活的不錯的人但同時也有不太樂觀的人。甚至錄像里并沒有刻意提到他的名字,采訪他時,他并沒有結(jié)婚,雖然有過幾段戀愛關系,卻沒有足夠的包容心,沒有能力維持關系。
這與他自身相關,片中他自己提到,他有一點精神問題,行為混亂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不過他后來也希望自己能健康活到七十幾歲,也享受著與朋友的生活。
所以說,朋友帶給一個人的慰藉有多么強烈。即使內(nèi)心痛苦,但與朋友在一起的日子,一切仿佛都減輕了不少。
我的朋友并不多,但也有幾個,她們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可以完全放心,不需一絲考慮,什么都可以傾訴的對象,感謝有她們的存在。
還有很多人,有從牛津出來的高材生,一路順風順水,當上了教授,當上了律師,一直處于社會偏上層的水平。也有曾經(jīng)叛逆的少女最后回歸了家庭,也有中途輟學做其他事情的人。
每個人的人生都那么地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享受著生活。無論是在社會定義的所謂高層和底層,人生的成長讓他們認識到了更多。
有了孩子后可以漸漸體會到做父母的感覺及付出,在不斷的犯錯誤中尋找成長的機會,回望一生時,他們都不曾對人生做過妥協(xié),都走出了與自己希望一致的人生旅程。
成長,有時總是那么地猝不及防,曾經(jīng),以為是很遙遠的光年,回首時,卻發(fā)現(xiàn)早已度過了這么多歲月。
長大的步伐匆匆忙忙,銀鈴般的笑聲無法響起,我沒有記錄過23年自己走過的心路歷程,但未來的每一天我愿意用腳丈量未來,不曾害怕,勇敢無畏,因為我知道生活總會變化,但不變的是自己能有一顆面對生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