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蔣同學突然說:“你說我再重新開始抽煙,會不會瘦下來?”
我說:“不會。跟你減肥有啥關系,你明明就是想抽煙。”
他想了一下:“那你說我是為了抽煙而想抽煙呢,還是為了別的事抽煙?”
“那肯定是因為別的事抽煙啊。”
“那我既然為了別的事抽煙,我去解決那個事不就行了,為什么還要抽煙呢?不抽了。”
我說:“你真是人間清醒。”
他最近剛剛晉升了一小級,工作壓力有點大。
之前抽煙的時候體重保持在160斤,對于他的體型來說,160就算是標準體重,可戒了煙后,體重就往上漲,后來注意飲食、鍛煉身體,體重一直在170斤,那10斤怎么也掉不下來了。
可能是工作壓力加上多出來的10斤肉,讓他又打起了煙的主意,但是他自己也說過,他并不喜歡煙味,很多時候是因為習慣。
最后他總結,發現很多人抽煙是基于屈從,有些人煙癮不是特別大,就是屈從導致了麻木。
比如無聊的時候屈從于習慣,就拿起煙來了。也不是癮驅使的,單純是因為沒事干。
見朋友聊天的時候,習慣性的遞煙,這好像變成了一種交際方式。你給我遞煙了,抽完這根我也給你遞根,壓根不是真的想抽,只是為了交際。
很多人第一次見面,也會用煙來開場。如果一個圈里大家都抽煙,我不抽好像顯得是個例外。除非一直不抽煙的不會有這樣的心理,曾經抽過煙的,或者正在抽的,都會有這樣的心理。于是屈從。
屈從這個詞用的太好了,都知道戒煙不容易,這么說來,其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當抽煙變成了一種文化,也就變成了一種框架。好像不抽煙的人就不合群。在一群抽煙的人中,不抽煙這個就顯得有點清高。
不自覺的被習慣裹挾,不自覺的被文化裹挾,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慢慢的就麻木了。
“你看大家都在混,你活那么清醒干嘛?”
像不像那句話:“大家都這樣,就你事兒多。”“別人怎么沒有事,就你個別。”
曾經多少次,被這樣的話一榔頭打下來,于是再也不敢冒泡,再也不敢特立獨行,仿佛被下了一個降頭:跟別人一樣才是正常的,才是安全的。
只是,你真的心甘情愿嗎?
蔣同學一直說他當兵時的班長說過一句話讓他很欽佩:“一個人能把煙戒了,還有什么是干不成的。”
這樣說來,好像戒的不是癮,是屈從。
建立的不是自律,而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怎么突然不抽煙了。”
不是變了,而是回到了自己。別忘了,我們一開始就是不抽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