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是人的精神活動、思想活動的產物,什么樣的思想產品才是合格的理論產品,這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理論有理論的品格,理論的品格就是理論所應具備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它也是我們判斷是否理論的根本標準。
那么理論應有怎樣的品格?要講清楚這個問題似乎是比較難的,雖然難但并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人類為什么需要理論?為什么需要進行理論研究、理論思考這樣的一種活動?這是我們思考理論的品格所應有的思路。人類之所以需要理論,是為了它能夠給我們提供真理性的思想觀點或見解,理論、理論,就是要“論理”,也就是要講道理嘛。
因此理論品格最首要之點就是跟追求真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說理論就沒有錯誤或不可以有錯誤,但起碼它是以探尋和追求真理為根本出發點的,而不是以任何別的目的為出發點。既然是探尋,就有可能正確也有可能犯錯,但理論的錯誤跟非理論有本質的區別,后者根本就不是理論,而往往是冒充理論的意識形態。
正是追求真理的理論品格,將理論跟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劃分了開來。意識形態不是理論,它是低于理論甚至是與理論相反對的東西,因為意識形態跟理論有著截然不同的根本出發點,它的根本目的不是真理,而是為某種特殊的利益立場、思想立場服務和辯護的。當真理對自己有用時就用之,不利時就棄之,這就低于了理論的品格,即非理論是也。
雖然意識形態的存在也是一種客觀需要,但意識形態的東西太過強勢、甚至大肆冒充理論騙人,魚目混珠、稻稗不辨而遺害無窮,這就不是正常的現象。當然意識形態與理論之間也會有某些關聯,譬如意識形態可以從理論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或者理論的某些內容也可能與意識形態相重合,但這些關聯恰恰是以它們的區別為前提的。二者之間永遠橫亙著的,是它們對待真理的截然不同的態度。
堅持理論追求真理的品格,恰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御和消解意識形態對人民思想的毒化作用。意識形態的本性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是一種真正講理的、具有正當性的思想方式,在此意義上,堅持理論追求也就是一種對意識形態過度強橫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