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接收到“你變了”的評價。
最近一位女性朋友因為遭遇感情上男友的背叛,向我訴苦,慨嘆自己和她的那位男友曾經是多么的相愛,相愛兩年且年前剛見過雙方家長,本以為會就此步入婚姻殿堂,卻不想男友和她分手,去追尋曾經高中時期求而不得的女生。
聽到這位朋友的抽泣,我便問她,你們之間會不會早就存在一些雙方刻意逃避的矛盾,才會讓本要娶你的他心生變卦?她沉默片刻后,才和我說,原來年前見過雙方家長后,她和男友一起回到深圳繼續工作,男友是一個程序員,盡管在高消費水平的深圳,也有一份不錯的薪資,而她覺得年前工作的那家公司老板太苛刻,總要求員工事無巨細,粗枝大葉的她辭掉了那份工作,待在家中負責貌美如花,全依賴男友的收入度日,為此曾不止一次和男友爭吵。
聽到這里,我想我已經知道為何她的男友會離她而去。
我冷靜的回答她,大概是心生厭倦了吧,厭倦了只知道索取的愛情。
她忽然像被踩住尾巴的小貓,大聲呵斥我,你們男的就是喜新厭舊,以前總說要一輩子都在一起,遇到更漂亮的女孩就趨之若鶩,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你變了,你們都變了!
真的是我變了嗎?真的是我們變了嗎?
大部分時候,對于久不見面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正面評價。
為什么?如果一個人的改變很少,很久不見的人是難以察覺的,頂多也就是說一句:你還是和從前一樣。
這個評價,對于就不見面的人來說,要么是說你們的友誼仍舊深厚,要么是指你們已經有了距離。
而如果久不見面的人說“你變了”,大部分時候都是出自于內心真摯的贊嘆:你變得越來越好,對方很欣賞;對方也許希望知道你改變的原因;對方設想過、或沒有想過你會變成現在這樣,但這種改變很符合對方的預期期望。
但是很多人錯誤地接受了來自這個評價的信息,是因為害怕對方繼續說的是自己以前不愉快的對比。
比如對方如果接著說:以前沒見你這么會說話啊。潛臺詞就是:你以前不會說話,會誤認為對方取笑自己;的確有很大改變,但不希望給對方造成對比落差。
比如對方可能會說:你是公司高層了,我還只是普通員工。或者你是大城市的人,我只是鄉下人。距離就拉遠了;自己覺得沒什么大的改變,認為只是一種客氣的寒暄。既然是寒暄,那就打個哈哈敷衍一下算了。
比如高興就會回一句“哈哈,還可以啦!”。如果不高興就會說“都會變的啊,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卑、封閉、抗拒心理,習慣性不敢接受贊美。不知道怎么接話,還可能引發自我質疑,甚至會誤會為對方的贊美自己并沒有達到,從而受到打擊。但這樣的做法、說法,對人際關系的增益不多。
你沒變,變得是他心里的你。
有時候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聽他的字詞內容,而是要去看他們在以“什么態度”在說話----傲慢、惋惜或是輕視?
比如,你的朋友說你變了,并且感到惋惜。通常是因為你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思去做。他們局限了自己的選擇,就是局限了自己的世界觀,若你在不停地提升自我,超過他們所能接受的局限,這時候他們的角色就是急切防止他人打破他們自己所設界限的“世界警察”。
我們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
見到的月亮也是1.3秒之前的樣子,
于是你發現你現在可以很開朗波瀾不驚地和人交談,你發現你有了很多新的樂趣,你發現你在除了他們之外的圈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發光,你喜歡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在不斷地進步,他們還在原地,那么就不必糾結,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我們生活的目標就是要透過把我們向外投射改造世界的能量從而轉化向內改正自己,從而自然地演化到那樣的境地,亦即回到自己的征途,并平衡地悠游在世間。
下次再碰到朋友對你面露惋惜之色說你變了大可微笑回復“我喜歡現在這樣的自己”。
真正的朋友是不會拒絕你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開心的。
我很討厭跟我說"你變了"的人,他們不真正關心你的生活,也不十分了解你經歷過什么,更沒陪你度過難關,他們如果陪你經歷過種種就會知道你的改變你的成長是必然。
你說我變了,
可我喜歡現在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