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更說話之道,不過我的標題變了,大家看到了嗎?因為我在選片段的時候,發現不光是甄嬛,劇中很多人的說話之道都很厲害,尤其是后期的眉莊,因此忍不住想來寫一寫。很多人說華妃太直,論心計還不如曹貴人這個人,的確,曹貴人很容易暗地里陰人家,說話也跟打太極似的,一般人還真的很容易掉進她的陷阱里,今天的第一個片段就是甄嬛跟曹貴人的;第二個片段來自于眉莊和太后的對話。
片段1
背景:曹貴人故意在勤政殿說起當日皇上假扮果郡王和甄嬛見面的事情,想讓甄嬛掉入陷阱,甄嬛得體應對,雖然曹琴默的話還是挑起了皇上心中的疑慮,但是之前甄嬛的應對為她后來的解釋幫了很大的忙。
曹貴人:如此說來,這十七爺,還是皇上與菀妹妹的媒人呢,應該好好一謝。何況這位大媒風流倜儻,朝中多少官宦家的小姐,都傾心不已,日夜得求親近。妹妹,想必妹妹再閨閣之中,也聽聞過十七爺的盛名吧?
甄嬛:妹妹入宮前久居深閨,入宮后又臥病不出,不曾聽聞王爺大名,真是孤陋寡聞了。皇上文采風流,又體貼咱們姐妹心思,不知當日是否也作此舉,來親近姐姐芳澤呢?
點評:曹貴人的話真是句句是陷阱,讓我乍然想起了當初安陵容說夏冬春不失家門風范的話,可憐耿直girl夏冬春完全沒聽出來,還洋洋得意,華妃問她衣服的料子很貴吧,就趁機得意地捧一捧皇后,可見一張不會說話的嘴就是害死自己的利器。反觀甄嬛,一下就識破曹貴人說這話的用意,先是撇清,而且久居深閨,臥病不出可都是事實,可謂是論據充分,再夸一下皇上,順便裝個傻,反將曹貴人一軍(她當然知道皇上不可能對曹貴人花那么多心思了,這是她獨有的待遇),當然裝傻的目的也是為了撇清。曹貴人一番陰謀的言論在甄嬛這里幾乎是被化解了80%的殺傷力,當然,想要完全消除多疑的皇上的猜忌,還需要甄嬛更多的心智,后來她也確實是做到了。
啟發:若你被對方不懷好意地誣陷,請動用你一切可用的資源先撇清,但是論據一定要可信,讓人信服。也別太急,最好撇清地不留痕跡,讓人感覺似乎你并沒有領悟對方話中的意思,只是闡述一個事實而已。如果心有余力,還可以不經意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反將對方一軍。例子還是舉職場中的吧,比如當你遇到同行公司的老板或者HR想要請你吃飯,你避嫌拒絕了,可是剛好被你不懷好意的同事看見了,在老板面前刻意地提了起來,你該怎么回應呢?就算你說是對方有這個意思,但是你沒有,而且拒絕了,只怕你老板也會心里存了一絲擔憂,因為已經有人想挖你了啊。這時候,你可以學習一下甄嬛了,就說:“這個人啊,是我朋友的朋友,之前在聚會上見過一次,當時聊了幾句,今天剛好碰到說又要和我朋友開聚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我說有事就推了。沒想到他居然是我們同行的啊,XX你今天說起來我才知道,還是你認識的同行多啊,這么了解行情,我真的是太孤陋寡聞了,老板,你見多識廣,下次多給我講講,免得我見了同行都不認識。”你這么一說,你老板應該徹底舒心了,他該擔憂的是你的同事了。
當然,可能你認識對方的經過并不是這樣的,但是依舊可以避重就輕,講一部分的事實,我相信,只要技巧得當,你可以將你的事情解釋得很好。至于要不要將你同事的軍,看你自己的意思了。不過愿我們的身邊都沒有這樣的同事。
片段2
背景:甄嬛回宮遭太后質疑,太后責問甄嬛,甄嬛巧妙應對后得到太后信任,明明是她的故意刁難,太后卻故意嗔怪眉莊居然不扶一把甄嬛,這也是太后在給自己找臺階下,幸好眉莊完美兜住了。
太后:一向總說你體貼,你怎么看著熹妃這樣跪著,也不提醒哀家叫她起來,哀家是病糊涂了,你也病糊涂了嗎?
眉莊:太后,熹妃跪著,就是她肚子里太后的孫兒跪著,一家子都向太后請安行禮,難道臣妾還要去攔嗎?
太后:數你嘴甜。
點評:眉莊一向是最穩重的,但是每次遇到甄嬛的事情就會著急,可見兩人真的是過命的交情啊。但是后期在經歷過大風大浪之后,原本聰慧的她變得更加沉穩了,說話技巧也越來越高了。侍奉太后之后經常出金句啊。有時候,位高權重的領導或者長輩做錯了事或者誤解了晚輩之類的,礙于自身的臉面是不太可能像小輩道歉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出場給領導或者長輩臺階下了。給臺階也就算了,巧的是還能說得讓人那么舒服,那就真的是本事了。說完這番話,太后都眉花眼笑了,眉莊的確是厲害啊。
啟發:領導或者長輩做錯事或者誤解你的時候,千萬別等著他們道歉了。大家心里都知道就行了,做小輩的還是得留著臺階給他們下的,這樣大家都皆大歡喜。比如說你領導昨天晚上跟你說要你把工作總結發到她郵箱,你發了,結果早上她沒仔細看,以為你沒發,沖你囔了一頓,等你告訴她她再看到的時候,她肯定會不好意思,說剛才她沒看仔細,還以為你沒發。雖然你平白受了一頓罵,但是這時候我們如果能體諒地給領導一個臺階下,你們的關系將會更和諧,領導也會覺得你很會做人。試試這樣說吧:“領導你郵件那么多,一時沒看見太正常了,我應該發完郵件給你發個微信留個言的,這樣你就不用一封封去找了,下次我肯定注意。”其實也不光是領導長輩,身邊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這樣應用。巧妙幾句話,世界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