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Xiangjiapi
PERIPLOCAE CORTEX
來源
本品為蘿摩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圖片
以下siweixuan分享
香加皮粉末草酸鈣方晶:
來源:http://www.yaoq.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1720
產地
主產于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剝取根皮,曬干。
性狀鑒別
本品呈卷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狀,長3~10cm,直徑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松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黃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苦。
飲片 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常呈鱗片狀。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細縱紋。 切斷面黃白色。有特異香 氣,味苦。
性味歸經
辛、苦,溫。有毒。歸肝、腎、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燥,溫通有毒,藥力較強,入心、肝、腎經。善祛風濕、強筋骨,治風寒濕痹痛常用。能強心利水而消腫,治心衰性水腫最宜。
功效
祛風濕,強筋骨,利水消腫。
主治病證
(1)風寒濕痹,腰膝酸軟。
(2)水腫(尤宜心衰性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使用注意
本品苦辛溫燥,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者慎服。又含強心苷而有毒,大劑量可引起心律失常,全身震顫,甚則死亡,故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不宜與西藥地高辛等強心背類藥同用。
故事
香加皮又稱北五加皮,其作為祛風濕、強筋骨藥物使用時宜慎用,以防中毒。制作五加皮酒時應該用南五加皮,不宜用北五加皮,處方用藥也應注明南、北五加皮。
相傳古時候南、北五加皮還沒區分,有一個叫張醫仙的大夫在湘南一帶聞名遐邇。南方多陰邪水濕,該地居民多嗜煙酒,因此病多風濕。
風濕之邪易阻氣機、重濁、黏滯、趨下,病程長,預后不佳。外感濕邪,常見惡寒風熱、汗出身熱不退、四肢倦怠、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濕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不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等癥狀。
張醫仙所治的病人中八成都患風濕邪氣,該地大夫也頗多,但張醫仙憑借其多年的從醫經驗,療效多驗,因此其病人尤多。張醫仙治濕亦多用防己、秦艽、豨薟草、臭梧桐、絡石藤、桑寄生、海桐皮、尋骨風等利濕藥,當然也包括五加皮。當時亦流行藥酒調養各種慢性疾病,張醫仙常利用晚上或其他閑暇時間調制一些藥酒或指導患者自行配制各種藥酒。針對濕邪張醫仙常加入五加皮以加強利濕之功。
當時尚未區分南、北五加皮,張醫仙平時配藥所購買的五加皮多是南五加皮,也就是現稱的五加皮,而有一次,當地五加皮暢銷,藥商進購了一批北五加皮,也就是現稱的香加皮,張醫仙買進這批五加皮后按往常的配制調制成藥酒,并處方給患者服用。
一周過去了,大量患者前來復診,皆稱病情并未好轉,并有患者自覺飲用藥酒后出現心慌、氣短等不適。張醫仙并不知問題之所在,令患者停服藥酒,重新發藥予以煎服。
張醫仙閑下來便想,這次的問題出在那兒,明顯不是藥方的問題,因為以前也按這個方子配過,并未出現過類似情況。
又過了幾日,處以煎藥處方的患者又前來復診,其中有大量患者稱癥狀并未改善,依舊有病人服藥后出現心慌、氣短等不適,還有一些患者并未按時前來復診。
張醫仙想道,問題肯定出在這批藥材上面,而這期間有的藥材重新購置過,沒重新購置的藥材就那幾種,而其他的也沒換過藥商,唯獨五加皮當時吃緊,是北方的一個藥商來兜售的。張醫仙重新購買了些當地的藥商的五加皮作對比研究,他發現上次買的五加皮也有利水消腫,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但其有毒性。這就是現在所說的香加皮,多禁用于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