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大多數(shù)學生一樣,從初中開始系統(tǒng)的學習英語,到現(xiàn)在也有十多年了。學習一門外語,真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基礎的語法、發(fā)音、單詞由老師教會之后,剩下的事情基本都靠自己的堅持。高考之后我就沒有再真正的上過英語課,包括雅思和GMAT的考試也從來都是自學。
掌握一門語言最重要的還是將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但是也不是說考試前就沒有突擊的竅門。我想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第二部分講如何在重要考試前突擊備戰(zhàn),由于內容太多,所以這篇文章先講日常篇。
之所以把GMAT的分數(shù)放在題目中,是因為相比起托福和雅思等考試,GMAT和GRE不僅考察日常的聽說讀寫水平,還有邏輯思維、閱讀技巧和數(shù)理分析等的衡量,而且即使英語是母語的學生,申請研究生也需要這兩個考試之一。GMAT滿分800,770算是個不錯的成績,不過我也是考了三次才到這個分數(shù);雅思成績還好,不過當時申請學校夠了,所以也就沒有再考。
第一部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
就像開頭提到的一樣,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最好的方式是住在這個語言的環(huán)境里,讓它融入你的生活。這并不代表著每個想學好外語的人都需要出國游學,畢竟現(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在家里創(chuàng)造個語境易如反掌。
在入門之后,日常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就是潛移默化:不論是看書、看影視作品、寫隨筆、朗讀,都是很好的方法。這些事情,大部分人至少會喜歡一兩樣,所以堅持下來其實沒那么難。如果是經(jīng)常做的事,最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反正如果要我看《新概念》和什么《英語美文》,我是很倒胃口的。下面介紹幾個我一直在用的方法:
1.讀書
讀原文書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事情,因為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不過我很俗的,只喜歡讀小說哈哈哈,而且我讀的一般都是通俗小說,推理、科幻、冒險、恐怖之類的,沒有特別艱深的。
一開始選擇外文讀物的時候很重要,因為如果不小心選了個很難的,會很打擊以后的熱情。我高中時候因為喜歡《指環(huán)王》的電影,所以拿原著來讀,結果那時英語水平太差,所以根本讀不下去。
第一套讓我認真讀下來的英語小說是《暮光之城》,一個假期讀完了四本。這個書看過電影的人都懂,就是青少年瑪麗蘇幻想故事,其實很無聊,但是勝在它語言非常日常化,所以很容易就讀下來了。
選擇讀什么書有個簡單的方法:選自己看過的譯本小說或者看過的影視劇。除了經(jīng)典名著,我讀過的現(xiàn)代小說基本都是因為先看了電影或者電視劇,覺得好才找書來看。
這個方法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你基本知道了故事的走向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種時候再讀英文原著,就不會那么困難和難以堅持下去。缺點當然就是對喜歡新鮮的人沒那么有趣了,不過我是會把喜歡的書和電影看無數(shù)遍的人,所以一直很樂在其中。
從初級到進階,分別推薦幾本書:
(1)沒接觸過英文小說的人,可以先找《書蟲》來讀。這套文集有中英對照,還分成幾個難度等級,而且都是世界名著,真的是非常好的東西。
(2)《暮光之城》,《五十度灰》及類似的暢銷書。這類小說一般語言都不是很難,故事也很簡單。
(3)《哈利波特》,我是這個魔法世界的腦殘粉,書、電影、有聲書、各種周邊,十幾年來對它的喜愛只有越來越深。我對這套書的熱愛要大過電影,因為它文風幽默生動,通俗易懂,又蘊含著成長中的許多道理,比《暮光之城》之流要高出許多。《霍比特人》也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同樣是托爾金的作品,比《指環(huán)王》可好讀多了。
(4)英文經(jīng)典原著,如狄更斯、簡奧斯汀的作品(《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等)。這類作品一般是英美初高中語文課的閱讀要求,故事家喻戶曉,文筆優(yōu)美洗練。
(5)《冰與火之歌》,《消失的愛人》等原著。都是最近幾年很火的影視作品,它們的原著也一樣精彩。這種書一般需要一定的英語能力,因為高階一點的詞匯會比較多,但是相應的,看進去了也會更有趣。
(6)《指環(huán)王》,《白鯨記》等小說。這類型小說有統(tǒng)一的特點:復雜的語言,龐大的構架,和好多好多頁。說實話,讀這種書是需要勇氣的。
2.聽小說
這種方法,我一定要舉雙手雙腳推薦!從之前下載有聲小說,到后來發(fā)現(xiàn)喜馬拉雅這個APP,聽小說真的會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洗澡、健身、做法、收拾家、睡前,無論何時,點開播放鍵即可聽小說,而且眼睛還不累,這難道不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嗎!
我聽的英文小說基本都是看過的小說,因為在聽小說時我一定會同時做別的事,選擇看過的小說,就可以保證不會在走神之后跟不上劇情的發(fā)展。作為一個《哈利波特》迷,我還是要再安利一下它的有聲書。我聽的是Jim Dale朗讀的版本,反復聽了快七八次了,真的不會膩,因為他非常優(yōu)秀,能把每個人的性格通過不同的聲線表現(xiàn)出來。
除了《哈利波特》,網(wǎng)上和喜馬拉雅上還有很多英文有聲書,名著和現(xiàn)代暢銷書,甚至散文和雞湯都有很多,總有你喜歡的一款。平時沒事的時候點開放著,就算腦子在想別的事情也沒關系,最重要的還是“創(chuàng)造語境“。
3.影視作品
關于“看美劇是否能提高英語“這個命題,大家一直都有爭論。我覺得是一定可以提高英語水平的,但是要有方法。
在選擇哪部劇作為起點上,我和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一樣的:《老友記》。我剛上大學時就靠著這部劇活著,第一次看的時候每天在宿舍傻笑,舍友都覺得我有病。我相信這部劇對我的意義和很多人一樣:因為想學英語而開始看它,卻誤打誤撞的愛上,這么多年過去了,已經(jīng)不記得反復看了多少遍,里面所有的段子都能倒背,卻還是會在不知道看什么的時候,打開隨便一集來看。
《老友記》以現(xiàn)在情景喜劇的角度來看,口味較輕、情節(jié)也太過“普通“。但是這種劇非常適合學英語,因為口語簡單實用,容易跟得上。高級一點的還有《Felicity》(大學故事),《生活大爆炸》(快語速的一群神經(jīng)病),《絕望的主婦》(美國中產(chǎn)階級套路),《紙牌屋》(政治權利的斗爭)等等。
如果看劇只是為了娛樂的話,當然選喜歡的就好。但是如果存著一份想提高英語的心,就要做到(1)選擇喜歡的類型,(2)看不止一遍,(3)直到可以閉著眼聽懂大部分。
要選喜歡的劇,是因為只有喜歡才可能看不止一次。只看一遍的話其實沒多大幫助,因為第一遍肯定都在關心劇情,而且如果帶字幕的話,會不自覺的移到字幕上。除了時刻提醒自己把眼神從字幕那里離開之外,還可以多看幾遍,直到不再依賴字幕,這時候才能做到鍛煉聽力,并能注意到一些常用語的套路。
看劇除了練英語外,是了解一個陌生國家最直觀的方式。因為之前看了很多美劇,所以到美國之初并沒有什么“cultureshock“,也算是提前為自己適應新環(huán)境鋪路。
另外有些人提倡看劇時候做筆記,把一些俚語、口語表達記下來,我從沒做過,因為真的太無聊了,會讓你失去對看劇的興趣的。還是那句話,多看幾遍,沒事就在屋里放著,等你把段子都記住的時候,這些表達自然也記住了。
4.聽歌
我高中有個同學,因為太喜歡東方神起所以立志學韓語,一直到現(xiàn)在,所以說偶像的力量是偉大的。聽英語歌主要是鍛煉聽力和口語。對聽力來說,因為唱歌肯定不如說話能聽的清楚,所以聽歌相對來說更考驗聽力;聽歌練口語的方法,當然就是學唱一首歌了。
學唱一首歌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難,因為要照顧節(jié)奏,所以很容易舌頭打結。開始可以先從慢歌開始,后來可以選快節(jié)奏的歌,更高階的就可以學Rap了。不過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挑自己喜歡的歌,否則根本堅持不下來。
最后小小總結一下,聽說讀寫四門功課分別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積累和提高:
在日常學習中,興趣才是最主要的動力,喜歡的東西才更容易堅持下去,學語言也不例外。
對語言來說,日常的慢慢積累一定是占到80%以上的,而考前突擊則占到20%。這不是說考前突擊學習就不重要,相反,針對某個考試短期的集中學習,是對日常相對雜亂的積累的一個總結和提煉,找對方法的話絕對可以事半功倍。就拿我來說,GMAT第一次基本裸考是650分,第二次看了一些資料后700分,第三次與第二次相隔一個月,我沒看任何新資料,只是復習和整理之前的資料,最后考了770分。關于如何在考前突擊,我會在“考前篇“中細講。
如果你覺得我的方法有用,歡迎點贊;有什么疑問和批評,也歡迎評論交流。另外也可以關注我,我會定期更新關于生活和旅途中的攻略和故事。
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