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么事情,怕麻煩就廢了”看到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中寫到這句話時,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就是一個怕麻煩的人。
上個月正式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諸多麻煩不順心的事,從一開始的抱怨、不平到最近的醒悟。我逐漸認識到,今天之所以麻煩不斷就是因為當初我嫌麻煩,一直偷懶的打臉。
《把時間當做朋友》中還有一句話:“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當然了,之前嫌麻煩積累的壞習慣同樣會越攢越大,終有一天會爆發。還是那句話,越早醒悟越好。
從小我就是那種大大咧咧的女孩,粗心(不拘小節)這個詞一直伴隨著我。小學考完試,我從來不檢查,因為嫌麻煩?,F在我做新聞編輯,經常稿子檢查了幾遍都發現不了錯誤,因為我沒有養成細心檢查的習慣。
中學的時候我住宿,因為嫌麻煩,我很少整理內務,都是宿舍的姐妹們幫忙,現在我和別人一塊住,遭到別人嫌棄,“你怎么那么邋遢”。
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家,我自己沒買過票,出去玩也沒有主動幫忙策劃過路線?,F在我是個路癡,即使有高德地圖幫忙,也經常因為找不到路、忽略路標而在馬路上浪費幾個小時。尤其是在我剛來北京的時候。
讀研究生了,因為大學畢業后沒有直接考研,所以同宿舍的舍友都比我小。我本想如姐姐般,幫助照顧她們,能多做就多做一點,然卻力不從心。她們比我小,思路卻比我清晰,做事比我更有耐心。結果研究生期間我還是在受大家的照顧。不過不再像之前一樣心安理得。
常有朋友笑我:“像你這種不操心的人,命就是好,走哪都不操心,你嫌麻煩不做的事,到時自然就有人幫你”。以前我聽了還洋洋得意,真感覺自己命好。
現在我聽了只覺刺耳,也有想要反駁的欲望,想要告訴他們:我不是這樣的,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也吃了虧了,我醒悟了。不過話到嘴邊又憋了回去,我的形象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又怎么可能一下子扭轉過來
以前遇到瑣碎的事情,我的應對方法就是推給別人做或者自己找捷徑?;叵雭砜?,我找的“捷徑”大多是“偷工減料”、逃避責任。出于這樣的積累,我怎么好反駁別人呢?
就像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中說的“速成絕不可能”、“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自己剛從那個世界跳出來,有什么理由讓其他人也立刻改變呢?
遇到困難就逃避,這是懦弱的表現,但是我又虛榮不肯承認,所以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實這和掩耳盜鈴的SB一樣。
《把時間當做朋友》中提到過,最理性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感覺中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不過基本上沒有人能做到,比較成功的人能讓等號變成“約等于”就不錯了。平庸的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凸”的,現實卻是“凹”的。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就和吸大麻一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自我毀滅。
一個成熟的人懂得如何運用智慧解放自己,對自己做最有效的管理。而不是凡是“跟著感覺走”,只有心智尚未開啟的幼稚人群,才會相信感覺忽視理性的力量。很不幸,我之前一直以自己的感覺為榮:感覺麻煩沒有意義的事情就不做,放棄嘗試,殊不知這才是無知,是自己今后的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