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個設計師說“語言溝通好難,我們直接用設計來溝通吧”,我給了她一個并未成型的方案,想得也不夠清楚,我不準備多說什么,讓她直接參考我的方案生產出來,同時傳遞給她需要她腦子里先洗一遍的訊息。這樣,明天我再將她今天產生的方案再過一輪,通過這樣的方式溝通,既融合了兩人比較深層的思考,也可以校驗這個東西是否能理解,別人是如何理解的。一方面我原本在設計這個方案時已經掙扎較久,面對它時已經有些倦怠和疲乏,心理上希望將它擱在一邊不見為凈,即這個方案已成為我的拖延癥病灶。這個辦法可以免去我與拖延癥的戰斗之苦,而明天又將看到新鮮的方案,設計師對別人的方案和新鮮的方案總是能站在旁觀角度諸多挑剔(批判思維),利用這個心理習慣,拖延癥不戰而勝。順利的將5日才能做出來的工作縮短到2日,給自己點贊。
其實有一些現成的方法也使用了相似的原理,避免人與人的溝通沖突,保證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或者傳達僅僅用語言難以表達的信息。
這種方法叫“紙面頭腦風暴”(Brainwriting)
什么是Brainwriting?
用幾分鐘將關于主題的想法寫在表格或者紙上,然后傳給旁邊的參與者,他閱讀你的信息后再添加新的想法。幾分鐘后再傳給下一位,重復這個過程。10-15分鐘后,收集表格并立即組織討論。
為什么用?
通常用Brainwriting來集思廣益比用面對面腦暴會更超出期望,因為可以減少討論過程中的焦慮和不愉快,每個參與者都同時在添加內容,而且可以節省在腦暴中出現的無關討論時間。
何時用?
- 需要組織很大的團隊進行腦暴,比如500人;
- 團隊里有些容易被別人的質疑嚇退或安靜的同學(評價恐懼);
- 與boss想法不同不能被大家認可;
- 時間有限;
- 主持人經驗不足hold不住腦暴;
- 不希望團隊里的一些具有強說服力的人影響他人。
不同立場的合作者通過BrainWriting更能蹦出分歧的觀點,比如開發、運營、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相比傳統的面對面的腦暴。
何時不適合用?
- 覺得很難用寫和畫的方式表達想法;
- 復雜的主題,你可能需要用一些能夠深度討論的方法;
- 當你的參與者對腦暴已經很熟悉,并且腦暴更有利于團隊建設;
- 具有嚴格并高度規范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流程的公司可能覺得BrainWriting過于創新。
3種常見的紙面頭腦風暴
先說下Brainwrting地基本步驟:
- 介紹下如何做;
- 把紙發給每個參與者;
- 清楚地提供一個討論議題;(可以打印出來在每張紙頭上,或者寫在幻燈片、白板上)
- 說明下時間限制(比如,第一輪3分鐘,后面4輪各2分鐘),如何傳遞紙張(何時傳,放個計時器在旁邊,朝哪個方向傳),傳遞地步驟不清楚可能就浪費Brainwriting方法節省時間地優勢了。
- 問下大家對剛才講的規則是否都清楚了;
- 提醒大家快速閱讀下紙張上其他同學寫下地想法,然后再自由地添加、或基于其他同學的想法修正、結合衍生。讓每個人都知道紙不夠時哪兒可以取到。
- 在每輪開始前,告知該回合時間,并要求大家把紙傳遞給下個人;
- 所有回合結束后,收集全部的紙張,貼起來添加注釋或評論,進行回顧。
注:親和圖
The 6-3-5 method
- 6個人每次寫3個點子循環5次
Idea card method
- 把一個個想法寫在一張張卡片上,然后放到旁邊比如貼在墻上,其他的參與者需要的時候可以在這里面尋找靈感,或者取來一些卡片繼續拓展卡片上的想法。
The Spreadsheet Technique
- 電子表格可以幫你遠程組織brainwrting,比如用google的spreadsheet作為工具,設置一個參與者排序,然后讓每個參與者將想法書寫在他對應的縱列表格里,當一個參與者寫好后,其他的人都能看到,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創意,不過這個方法有那么點競爭的意味。
Tips
- 請大家字跡工整
- 描述簡明扼要,但最好能在兩星期后還能看明白
- 讓參與者提前在家做一些簡單的Brainwrting練習
- 時刻可以看到主題,比如可以打印在紙上,或者放在幻燈片上
- 清楚地說明傳遞方向
- 設置一個時間,比如用智能手機就可以
- 用便箋紙貼在A4上書寫后,更方便后續整理,因為可以移動分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