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思維
思維定勢(Thinking?Set),也稱“慣性思維”?,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
慣性思維會左右我們的思考,讓我們覺得所有的事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所有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騎著白馬的都一定是王子、開著豪車的人都是有錢人,馬生下來的一定是馬,穿著破爛的就一定是乞丐。然而往往有些事情總是出人意外,好人也可能做壞事,壞人有時也做善事。天鵝不只有白色的,也存在黑天鵝。騎著白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開著豪車的人并不一定都有錢,也可能是租來的。馬生下來的也不一定是馬,也可能是騾子。穿著破爛的不一定都是乞丐,也可能是行為藝術家。
慣性思維,來源于人的經驗和過往經歷,因為有了很多不好的或者失敗的經歷,讓人們有了一個非良性的思維積累,這些積累會在以后的經歷中提供消極的心態。比如我們創業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失敗因素,會咨詢很多曾經做過的人。這些人就會把他們的經歷轉化成經驗傳授給我們,其中有失敗有成功,多數還是負面性的占比多一些。他們并不是想坑你或者阻攔你,而是他們的慣性思維影響了他們的經驗,從而將他們的感受直接轉化給了你。
慣性思維的弊端
第一:習慣性地運用舊方法處理新問題,經驗因此變成了一種針對思維的“枷鎖”;
第二:對思維創造性形成了強大的阻礙,對經驗的依賴容易使人失去創新的動力;
第三:在解決常規問題時對人的思維產生了許多教條式的束縛,讓人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打破慣性思維的方法
1.學習更多的思維模型。換位思維、流程優化思維、逆向思維、可視化思維、生態思維、大勢思維、冗余備份、復利模型、自我催化模型、臨界點模型、自我催化模型、認知誤判模型、傾覆力矩模型等
2.保持開放心態。不一定要馬上接受,但也不要馬上反對。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不要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其實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3.多提問。多問問自己,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我是不是還可以做得更好。
4.多角度。換位思考,以旁觀者第三人稱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5.多分享。分享日常趣事,美景隨手拍,讀書筆記,心得感悟,好用的工具等,通過分享交流,自己也會有很多收獲。
別讓慣性思維禁錮你的想法,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通過批判思維,去判斷是否予以接受和采納。如果一上來就拒絕和排斥,有可能錯過改善自我認知的機會。多學習、多提問、多角度、多分享,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議,歡迎留言一起探頭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