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下一切,拋下一切,那我豈不是什么也不剩了嗎?”估計有人會這么想。
技術、資質、金錢、人脈...這些都是你過度穿戴的盔甲,哪怕沒有這些東西,你本來也很富有。就像一只小貓,只是蹲在路邊,就足夠可愛了。
想要知道富有的感覺,要先學會放手。如果丟掉之前拼命積攢的東西,你可能會吃虧。可是沒關系,因為你的煩惱會消失,你會變得更加通透。你可以放棄,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活著。
日本人氣第一的心靈療愈師心屋仁之助先生,向你講述他通過斷食和創業,悟出來的人生智慧活法。
脂肪和錢你都有
自從2011年去過一次伊豆的斷食道場(伊豆安寧之鄉)我的人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于本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吃,所以當時比現在重將近10千克。如果是平時,我寧愿死也不會去斷食道場這種恐怖的地方。可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不由得順著他的話附和:“聽起來挺不錯的嘛。”結果,朋友居然說:“我已經幫你預約了!”我騎虎難下,只能去一趟。
不出所料,我在那里留下了慘烈的回憶。
親自體驗的時候,我頭痛欲裂(可能是低血糖),難受至極,像產生了高原反應一樣渾身無力。我實在挺不住,幾度痛苦得想要逃跑,但又不能真的逃跑。然而,離開那里以后,我竟然瘦了10千克。
當時的體驗非常有意思。肚子餓的時候,大腦會叫囂:“攝入糖分!”“攝入脂肪!”可是,那里畢竟是斷食道場,哪怕大腦說要“攝入糖分”,也無法攝入。
“已經警告過這小子(我)好多次了,他還是不攝入......”意識到這件事的瞬間,大腦好像突然放棄了努力:“好吧...那就使用之前儲存的脂肪吧。”
一旦發現外部不再提供能量補給,大腦就會放棄從外部攝入營養,開始使用之前沒有動用過的存款(脂肪),體重就會迅速下降。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居然是有的!”
這種感覺不是靠大腦,而是靠身體體會到的。這就是我在斷食道場獲得的經驗。與此同時,我還發現這種想要儲存脂肪的想法,對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那就是——我們一輩子都在做加法。
明明已經擁有很多了,卻仍然覺得不夠,一輩子都在做加法。我覺得最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失去的不安。估計是“如果自己不一直做加法,總有一天會大難臨頭”的強迫癥在作祟吧。
我們一心認為“自己還有不足”“還有欠缺”,或許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才會拼命努力,“不想失去”“不想吃虧,不能吃虧”。
同樣,無論有多少存款,都不舍得花錢。由于不想割舍掉好不容易存下的錢(脂肪),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必須掙更多錢(吃更多飯)。掙更多錢,存更多款,以此獲得安全感。
不可思議的是,當我決定放棄做加法的那一刻,突然發現自己其實擁有很多,錢也流動起來了。我還發現,只要我下定吃虧的決心,就不會吃虧。由于害怕吃虧而盲目努力,反而可能是最大的吃虧(浪費時間和勞動力)。所以,你也可以不用再做加法了。
停止做加法,你會發現自己的富有
你有沒有近距離看過熱氣球?只要加熱熱氣球中的空氣,它就可以隨時起飛,一開始要掛上壓艙物,用繩子拴住,讓它不要起飛。
一旦解開繩索,丟掉壓艙物,哪怕什么也不做它也會慢悠悠地升空。不用自己拼命地蹬腳踏板,只需要坐在那里,其實這種感覺跟人生一樣。
我在名為佐川急便的公司埋頭苦干了十九年,后來了解到心理學的世界,開始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創業。創業五六年以來,我可以自負地說自己從未停止過努力。我做過數不清的心理咨詢,上過數不清的研討課,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一直在努力工作。
因為那時的我覺得,如果我不努力,就無法獲得他人的好評。如果我有所松懈,就會失去工作下場悲慘。所以,我一直活在“必須回應別人的期待,討好別人,為別人提供優質內容,幫助別人”的恐懼的支配下。這就是當時的我。
努力、努力、努力、努力......總之,必須不斷上進。如果不拼命飛,就會墜落。如果不拼命飛,更不可能抵達想去的地方。我抱著這樣的念頭,含辛茹苦地工作著。
可是,冷不防往旁邊一看——有個熱氣球正在慢悠悠地往上升,可上面的人明明什么也沒做。
熱氣球上的乘客連一滴汗也沒有流。他們一副悠然自得優哉游哉的模樣,在快樂地嬉戲玩鬧。我不禁大吃一驚。
誰見了這種情景不會一肚子火呢?為了飛起來,我可是一直在拼命地蹬腳踏板啊!(仔細想想,我在佐川急便上班的時候,那些業績好的人貌似就是那副模樣。)
就是在那個時期,我去了剛剛提到的斷食道場。
我突然想:“對了,工作會不會也是一樣的?”
當時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不停地找事情做,就跟增肥一樣。而正是在那個時候,我突然產生了試著停止做加法的念頭。就跟身體總覺得糖不夠、脂肪不夠一樣,過去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魅力、不受歡迎、缺少讓別人喜歡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有時會討好別人,覺得這樣能被別人接納。
可是,我突然意識到:我是不是沒必要為了討好別人而那么拼命?要不要試試停止做加法?
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決定放棄以前在做的一些努力。
我的大本營在京都,偶爾會去九州、名古屋、東京等地見客戶,有時是去做心理咨詢,有時是去上研討課。因為我覺得如果我不親自過去,大家就不會約見我。研討課結束后通常有聚餐。畢竟是常規流程,又有很多人喜歡,所以我毫無異議。我既不喝酒,又是剛講完課,說實話非常累。不過,我還是覺得“最好參加”。
我鼓起勇氣不再做這些事,哪怕必須放棄出差帶來的全部營業額,我也豁出去了,擺明這般立場:“我再也不離開京都了,就待在京都。”
當然,一開始我心里完全沒底,還很有負罪感,覺得讓別人專程來京都,太不好意思了。結果,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在我表示“請有意向約我咨詢的客人來京都”之后,竟然有比以前更多的客人從全國各地趕來京都。
而且,在我取消了研討課后的聚餐后,大家開始自由活動,要么去喝酒,要么打道回府,沒有任何問題,我也不用再像之前那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