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鷹
看完1000部電影,并寫下自己對每個電影的一點點看法,是我2014年年末偶爾的一個念頭,然后就一直堅持。日積月累,到2019年年末發現自己的記錄已經超過1000部電影了。
其實中間記到300多個的時候,就有點堅持不下去了。
我在紙質筆記本上手寫記錄,這樣的紙質筆記本我已經有了十個,上面我除了做工作筆記,也做觀影筆記,還有讀書筆記和胡思亂想,雜七雜八,滿滿當當。拿起一本錄入一本,完了再錄入下一本。等于又回顧了一遍自己的觀影感受。
我的手寫記錄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都是記錄自己對這個電影的真實看法,以及由此而來的“聯想”。里面的電影有一些是我所認識的行業朋友參與的,我還是比較客觀的寫了自己的感受。
好與爛都是我個人的感觀,所謂“各花入各眼”。
一部好電影當然不是幾句話就能講完的,但是我只能記錄下當時觀影我自己最重點想記下的幾句話。其它的還是留在電影里。可以重看的電影很多,也許再看時我的感受又會不同,到時候正好可以對照這個記錄,來看看自己的審美和思想的變化痕跡。
(一)
- 《冬春的日子》
王小帥導演,劉小東、喻紅演出。黑白片。
沒有所謂真正的瑣事,拍下來,留下時間的印記,不怕粗糙,只怕空白無物無記憶點。
影像的重要,很多畫家很早就認識到了。
- 《貓頭鷹》
老港片。片名不好,拍得很爛,服裝道具置景臺詞表演都挺爛。然而,這個片子卻有它相當出色的創意。
1、經常打破電影的第四面墻。
a比如貓公子出場,管家說:我跟隨您這么多年都沒見過您的真面目,您是不信任我嗎?貓公子卻指著鏡頭說:我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不想讓他們(觀眾)知道我是誰。
b比如武將退出朝會,向外走,徑直走到鏡頭,直到撞到鏡頭,然后抬手說對不起,出鏡。然后,鏡頭不變,出現一個說書人:“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九個月”。然后朝堂上的皇帝繼續說臺詞:九個月過去了,武將怎么還沒回來。不一會兒,武將又上場,事件繼續。人物、景別不變,時間卻變了。
2、一些電影特有的設計,達到荒誕的目的,:
a在古裝片里,玩英語的諧音梗、出現電梯、舞臺燈光、拍賣會、摩斯密碼電報(毛筆在紙上點點點,配發報的滴滴聲,然后這信被掛在鐵絲上滑送,穿過各種房間和場景,有正在洗澡的、睡覺的、練武的等等)。
b酒樓大戰變成西洋樂曲演奏舞會,戲仿了007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里面的模式音樂和鏡頭。
c妓院里,其它人物保持不動,只有等鏡頭前端的老鴇子喊完:“小紅翠花瑪麗亞接客啦”,其它人物才可以動起來。
3、戲謔一些經典人物,完成了對武俠片的全面反諷。
a比如戲中小李飛刀的一段臺詞:“你也聽說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楚原把我搞得又吃毒藥,又吃解藥,又中毒,又解毒,你以為我是鐵打的呀?還給我安排連場決斗,如果我打得不好,又怕觀眾噓,那怎么能不受傷呢?”
c借白發高人之口預言“俠客的刀劍將被夷人的槍炮打敗”。
d影片打到最后,反派大Boss居然只是個“死跑龍套的”。
- 《空前絕后滿天飛》
無厘頭搞笑的鼻祖片。
?表演:?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組合、嫁接、拼貼、錯位,搞笑第一。
故意的電影手法的錯誤使用。
- 《大開眼戒》
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遺作。妮可·基德曼和阿湯哥主演。
色彩使用、視覺元素精雕細琢。
一對醫生夫妻陷入了性·的誘惑,經歷一場奇情冒險后認識到什么是婚姻。
可是真的能認識清楚嗎?
“閉上你的雙眼,就當什么事也沒有發生。”
- 《龍紋身的女孩》
片頭搖滾樂配樂可以借鑒。
可以開始一段新的戀情的女孩還是失望地走了,片尾女聲清唱聲起,令人無限心碎。?
設置:弱勢無力的小女孩具有高智商。她是最好的新聞記者和偵探,但是她還需要一個同行,一個大哥式的強力支撐。
鏡頭:煩,抽煙買一包抽一根,扔掉一整包就抽一根。
情節:妹妹看到哥哥犯罪而受到了父親的欺凌,她殺死父親,面臨制裁,所以只能假死,逃離這座“墳島”。
好片子。可以再看。
- 《頤和園》
少女余虹的三段愛戀,早熟、作、青春期的混沌。
“冒犯觀眾”+時代性的“印記事件”。
場景:任何興高采烈的路,走久了,也會沉默下來。
當年這些胡鬧的年輕人哪去了?街上那些臃腫的中年人有他和她嗎?
郝蕾主演。里面那個彈琵琶的女孩冬冬竟然是曾美慧孜出演的。
- 《三夫》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小妹”曾美慧孜。
真正的演員,太拼了,燃油耗命一般的表演。
香港導演陳果“妓·女三部曲”最后一部。
開片烤生蠔的暗喻有點過于明顯。
片中四個角色的關系影射又過于暗喻。
- 《逃獄三王》
科恩兄弟導演,可以喝著啤酒看的電影。鄉村民謠風。
喬治·克魯尼,邊說話邊神經質地抽動嘴角輕微擺頭的動作。
電影是可以完全冒傻氣的,但如果是中國拍的話卻不行,總讓人出戲,感覺不太合實際。這也是個問題。
- 《楚門的世界》
彼得·威爾導演。金凱瑞主演。
絕妙的創意。對人物命運的想象。對媒體的批判。
一個從小活在現場直播里的人,身邊的一切都是謊言。
總感覺他打開海盡頭的那扇小門,會走進另一個更大的謊言世界。
- 《上帝保佑美國》
一部絕佳的反諷電影,可以借鑒。
片尾曲不錯。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一個原本單純可愛的女孩的“變化”的一生。
人生悲劇。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
父愛對于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經典畫面:有著悲慘遭遇的松子身穿艷麗的和服對著鏡頭作鬼臉,笑顏如花。
- 《方子傳》
一個騙局中的騙局。
經典小說用一個反面的講法。
可以借鑒的手法。
- 《當幸福來敲門》
值得收藏的電影。
威爾·史密斯主演。中年男人的窘迫人生。
一個男人最大的悲哀,是奔走在街頭無錢養家,孩子孤單地呆在條件不好的學校等你去接,房租交不上,女人離開自己,幸福在哪里?“祈禱孩子千萬別生病”的情景讓人心酸。
男人流下羞辱的眼淚,而身邊一輛豪車駛過,這個反差做得很足。
因為忙顧不上和孩子說話、孩子由不能理解這一切到懂事,并將這一切苦難歸咎到是因為自己,最讓人受不了。當孩子說:“你是個好爸爸,我愛你爸爸。”讓人流淚。
與孩子地鐵衛生間互動的戲,后來孩子天真的問:“那個山洞我們什么時候再去玩?”尤其感人。把苦難當游戲,與電影《美麗人生》異曲同工。
“把門打開一點,爸爸就在外面”。最絕望的時候,會有轉機嗎?這是最大的懸念。
機會就在眼前,但需要熬過一段最艱苦的日子,你會怎么選擇?沒有人知道你的苦難,一切的苦難都得自己承受。最后的結果來了,他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那個結果,他在人群中淚流滿面。
一切苦都不白受,這就叫“幸福”。
- 《荒島余生》
鏡頭:跟著快遞走,到達另個國度或地方,再脫離郵件。
湯姆漢克斯,一個人、一個破了的排球,就能演完全片。
- 《霹靂鉆》
對照原劇本來看的電影。達汀·霍夫曼主演。
感覺在很多美國電影里面,男主演有一對毛乎乎水靈靈的大眼睛,而女主演都是一雙歐式的深邃的眼睛。
男主在跑步,聽到警鈴聲,他停下來遠遠看熱鬧,不知道就是他自己的爸爸出了車禍,他在人群外看了一會兒,繼續跑步去了。巧妙的是,表面上他爸爸是開汽車與人“置氣”出的車禍,而他也在跑步的過程中與人“置氣”追逐,但是他很快就放棄了,這就是他與父親的性格不同,所以命運不同。
垃圾箱旁邊停著接頭人的車,車邊有一個嬰兒車。鏡頭推進,嬰兒車里面竟是一個假的洋娃娃。就在接頭人進入車的時候,洋娃娃突然睜開眼睛,爆炸。
快進慢出。
“他認識的世界一下翻天覆地”,就是好故事。
寫故事可以從設計一個壞人開始。
- 《柏林蒼穹下》
誦讀并手寫詩歌開篇。
人流涌動,只有孩子仰頭看見站在屋頂鳥瞰城市的天使。
一個戴著遠視眼鏡、裝著義肢的女孩對著天使笑了,笑得真好看。
天使在城市各處游蕩,傾聽世間人們的嘈雜的“思想”。不止兩個天使,他們就在人群中,彼此互相點頭致意。
圖書館里,攝影機從閱覽書籍的人們身邊推過去,各種呻吟呢喃而過。比如讀樂譜就會變成各種樂器和歌唱的聲音。
地鐵上,鏡頭對著一個人,就有一個人的內心獨白。兒童含糊不清的囈語一直在補充著這些“獨白”。
馬戲團里,天使丹密爾注視著在練習空中秋千的女孩,電影突然變成彩色,又回到黑白。
意象1:老人步履蹣跚地走過昔日繁華如今一無所有的荒地,喃喃自語,這里曾經留下他美好的記憶。走到荒草叢中的一張沙發前,老人坐下。
意象2:戴著耳機的男人從矗立著奔馳商標的高樓上跳下去,一旁的天使發出絕望的嚎叫。
黑白影片與“黑白資料片”混雜,隨后進入一個劇組,劇組正在拍歷史劇,就是資料片里的那段歷史。
“馬戲”、“戲中戲”,永遠能有效引起我們的興趣。
孤獨的馬戲團女孩“渴望被愛”(人物裸·體時,轉彩色)。她回到童真狀態,她能感覺天使丹密爾就在她身邊。
天使愛上女孩,在搖滾樂現場,“他”曾試圖抓住她的手,徒勞無功。
藝術家能感覺天使就在自己身邊,懇求與天使交談。
天使丹密爾放棄了天使身份,作為天使的“他”死在天使伙伴的懷里,作為凡人的他來到人間,第一次品嘗了自己的血和咖啡的味道。
他再次遇到藝術家,發現藝術家也是曾放棄身份的天使。藝術家說:“你不是唯一的那個”。
他去找馬戲團女孩,馬戲團和女孩都已經離開。
女孩也在找“他”,
當他們都回到搖滾樂現場,她遇上他,她就知道他就是“他”:“我們終于見面了!”(轉彩色)
結尾,她在繩上空中舞蹈,他在下面幫她拽著繩子。他們是彩色的。而在畫面下角看著他的“天使伙伴”是黑白的。
片中所有內心獨白和天使的對話,都是詩一樣的句子。
天使之詩。詩意電影。
值得收藏的電影。
- 《上帝之城》
2002,巴西。貧民窟的小弟兄。
電影的技巧:“一個房間”的述事。鏡頭不動,時空巨變。
結構,鏈狀結構。
- 《雞皮疙瘩》
把一些童話里的邪惡人物都從書里面放出來,挺棒的創意.
最好的設置是作者的“女兒”也是他“創作”出來的,被揭示的過程和她最終也要被吸走,是喜劇中的悲劇手法。
最后還是happy ending,她又被作者寫了出來,復活了愛情的元素。作者燒了書,把女兒永遠留在了現實世界里。
然后電影留下了一個“尾巴”,故事中的隱形人又用那臺“魔法打字機”在寫著一個新的邪惡的故事......
這種商業手法特別好用。
- 《幽靈行動·阿爾法》
槍戰,游戲改編,科技感。
美國也很多爛片。以前是因為渠道問題,我們看到的不多。其實在基數上來說,美國出產的爛片數量是遠遠大多我們的。當然好片的比例也是要大大超過我們的。
- 《本杰明巴頓奇事》
皮特主演。
人生倒著過。奇思妙想。感人。
- 《命運規劃局》
“穿越無數的門”。奇思妙想。
人的成功都是“注定”的,但卻可以被愛情改變。
- 《時間規劃局》
在未來世界,時間被重新定義,它顯示在人的手臂上,變成流通貨幣。在那個世界,當你入不敷出,手臂上的時間為“零”時,便會立刻死去。
世界被劃分為不同“時區”,有爭奪分秒的貧民區,底層人疲于奔命,一秒鐘喘息的時間都沒有。還有象征著“永生”的富人區。富人擁有大把的時間肆意揮霍,終日宴會賭博、無所事事。他們只要不做蠢事,就能安享永生。
平民威爾出手讓富豪免于一死。誰知,活了105年的富豪竟表示自己活夠了。他半夜趁著男主熟睡,把自己的一個世紀給了他。威爾一夜暴富。
威爾想到老媽的時間已經不夠了,立刻狂奔去尋。這對母子都在跟時間賽跑,終于看見了彼此。只是,奇跡沒有發生.......
在老媽死亡的刺激下,威爾成為“劫富濟貧”的俠盜,將富人們玩弄于股掌,還跟富二代叛逆小姐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影片前半段的節奏很快,讓人一直處于屏息的狀態,但從“媽媽死后”開始,似乎又落入了好萊塢式英雄主義。
本片披著科幻的外殼,卻再現實不過。某些臺詞、場景引人深思。
-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為了死去的妻子,一次一次穿越回過去,去認識老婆,陪伴新生的女兒。
- 《安娜》
呂克貝松導演。
女間諜追求自由的故事,“套娃”的寓意用得平常。
- 《瘋狂的外星人》
寧浩導演。寫著根據《鄉村教師》改編,其實跟大劉的《鄉村教師》沒有任何關系。倒是跟孫悟空有關系。基本上是個鬧劇。
- 《受益人》
大鵬柳巖主演。殺人騙保,假結婚動真感情。
柳巖表演其實還可以。誰都不想當花瓶。
- 《被光抓走的人》
董潤年編劇轉導演之作。
設置很好,故事發展感覺可以說透很多深刻的感情的道理,但是被一個老好人的人設結局敗了興。
- 《三傻大鬧寶萊塢》
臺詞:“發生了什么事?”“ 劇情太復雜,沒有字幕你是不會明白的。”
鏡頭:1、狂歡后直接轉死亡的鏡頭。2、搶親,新娘父親震驚追來,喇叭在繼續,懟在他的臉上,過了一會兒他才意識到喇叭聲刺耳,一把用手蓋住喇叭。情緒營造。
- 《控方證人》
女兒推薦的。比利·懷爾德導演。黑白老片。
特別好。一個不起眼的黑發女配角的最后推動作用。
主角老律師的人設讓配角和觀眾愛恨交加。
故事的反轉,一個女演員做偽證洗脫愛人兇手的罪名,卻被背叛。
收尾的劇情臺詞讓人喜歡。
- 《囧媽》
因為2020春節的疫·情而網絡播放,遭院線抵制。
這個電影一般,但這個營銷案例可以了解一下。
- 《戰馬》
當感動一幕發生的時候,一定要把景做得極為漂亮。(喬伊回家片段)
- 《春光乍泄》
漂亮的色彩。光,彩色的光。鏡子。濾鏡。
一盞燈就能改變整個畫面的感覺。
- 《海上鋼琴師》
樂器的運用在電影中是很吸引人的。
最好看的是“在船體顛簸中的滑動演奏”和“與琴王斗琴”。
一杯紅酒配電影,這個電影可以喝著紅酒看。
- 《泰囧》
一個喜劇,故事講得完整就永遠不會太差,但要注意很多技巧上的東西。喜劇,講究技巧,所以說是一門手藝。
- 《翻滾吧阿信》
“戲中看戲”,永遠是電影中有意思的一個手段。
《昆塔1》
《昆塔2》
國產動畫片。
技術被劇本拖累了。這樣的技術應該可以實現更好的內容。
還有,動畫片最怕的就是硬升華,硬要說點人生道理。
做好的動畫片的重點應該是去激發觀眾自己去想象。
- 《機器人總動員》
瓦力的設計、肌理,與它女朋友的設計、肌理,有所區別,做得特別好。
故事好,機器人的情感都可以打動人。
垃圾地球。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想象力+哲思的展示,做得特別棒。電影所展示的未來人類的生活讓人心生感慨。
H·G·韋爾斯在《時間的機器》一書中說:人類依靠技術手段進入時間隧道,走向休閑和奢華,是一種自我毀滅的過程,越深入時間就越會發現,這個星球的生命必將退化消亡。隨著文明體量的逐漸增大,只剩下了一大堆傻里傻氣的東西,必然跌落退化并最終毀滅其創造者。
如果最終是這樣一個結局,那我們最好閉上眼睛什么都別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