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別人解不開的謎題和解開那個問題,何者更難?自己想出答案和確認別人的答案是否正確,何著較容易?
你一定會先自己解答,再聽別人的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野圭吾
一、偶遇
說來有趣,六七年前,自稱文學愛好者的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年生日這天,送自己一本書。印象中沒堅持幾年,但就那幾年中,在浩瀚的新華書店,還不知道東野圭吾是哪國神仙的我,選了《嫌疑人X的獻身》這本書送給了自己。之后又因各種原因沒看完,在書架上落灰,直到今天。而我真正看完這本書,是在kindle上,放著正版書不看,轉而欣賞盜版PDF,總覺得自己很幽默。
前面啰嗦這么多,是想表達與這本書有幾分緣分,就像原本投緣的朋友,擦肩而過分離那么多年,最后在街角路燈下的野餛燉攤偶遇,并一見如故。
二、深交
一部好的懸疑書,大多疑點重重,全民罪犯,險象環生,結局意外。這部書走了捷徑,一上來就露底兒了,一對母女無奈殺害惡棍前夫(繼父),鄰居出手相助處理尸體,警方圍繞尸體展開調查。也就是說,小說開篇就把罪犯赤裸裸的擺在眼前了,明暗三條線,一條是男鄰居石神對女鄰居靖子的愛情,一條是警方兜兜轉轉最終揭開謎底,還有一條是男鄰居舊好的大學同學湯川的暗自追蹤。小說的絕妙之處正在此,所有情節先入為主,觀眾一方面替警察著急,這么簡單還看不透,又被湯川發現的有悖于實際作案情節的蛛絲馬跡搞蒙圈了。這又應景了我昨天引用的那句話,所有的事情都有障眼法,你看見的未必是真的,想看真的也未必能看見。
暫且不劇透謎底。我想說說整部小說印象最深的男一號——石神。石神在東野圭吾的定位中是一位懷才不遇的數學奇才,年近40,獨居,高冷,思維縝密,行事果斷冷靜。他身材不高,偏胖,頭頂毛發稀疏,餅子臉,眼小聚光,白眼仁多黑眼仁少,不茍言笑。大家想起誰了?我搜刮了眾男星面容,小岳岳(岳云鵬)翻白眼那模樣最神似。以此類推,近日大火的電影里配備的演員顏值不知道高了多少倍,與劇情嚴重脫節,只考慮票房了,光看海報,估計有一批忠于原作的書迷要嗤之以鼻了。
石神對鄰居靖子的愛最讓我心痛。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木訥的石神會對靖子一往情深,不惜犧牲自己。這正是小說的獨到之處,差強人意的情節,讓讀者帶著疑問追逐著文字一路狂奔。
再來說說湯川,一位略顯老謀深算的大學教授,一路指引著揭開謎底和真相。一面是和石神的惺惺相惜,一面是得知謎底后的悵然若失。石神只是給大家出了一道無解的題,能懂的,只有湯川。
文字寫到這里,不得不引出偵探草薙,整部小說都是后來者和旁觀者,像會議記錄員,負責寫會議紀要的。當人性的思考站在了犯罪事實的肩膀上,誰還會將目光聚焦在跑龍套的偵探身上。
至于那對母女,真不愿多說,事情因她們而起,卻無辜犧牲了石神,愛之慟悲之切,我是女人,即便是畸變的愛也閃耀著光芒,熠熠生輝。
三、結局
結局帶給我巨大的震撼和思考。謎底被揭開,所有的線索合理銜接,情節如同泄洪的水一路疾馳而下,沖刷了久旱的心田。
原來如此。
從石神敲開靖子家門的那一刻開始,就沒打算回頭。簡單的誤殺案,轉變成石神誘殺了流浪人甲,張冠李戴,用流浪人甲的尸體偽造了兇殺現場,冒充死去的惡棍前夫,而真正誤殺的惡棍前夫的尸體早就大卸八塊不知沉在哪個湖底了。殺人時間也整整往后延了一天,所有石神安排靖子做的口供不在場證明都是真的,也就是說從尸體被發現的那一天開始,新的謊言就已經開始了,而最終承擔這個結局的,是石神。那是他兌現保護靖子母女的最后一博。
寫到這里,又回到了上文我的疑惑,為什么石神對靖子一往情深?
東野圭吾終于道出了實情,石神懷才不遇,孤獨寂寞,早已準備了結一生。誰成想,就在他即將自殺的時候,鄰居母女叩開了他的房門,如花般的母女,牢牢吸引了石神,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某種意義上說,石神這條命,就是這對母女給的,他的存在感就是保護母女不受傷害。
最終石神自首頂罪。在石神獻祭般犧牲了自己之后,湯川出演了神父的角色,將石神所做的一切和對女人的癡愛如實告訴了靖子。
劇末,監獄里,靖子跪倒在石神面前,幾近崩潰,石神一邊搖頭一邊后退,猛然一個轉身,雙手抱頭,發出野獸般的咆哮,咆哮里夾雜了絕望與混亂的哀號。那咆哮,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四、尾聲
小說和電影截然不同,小說是每個讀者個體發散思維,根據自己的閱歷,將人物和事件立體豐富起來,形容為每個人的小電影不足為過。電影則過于具象,與讀者的想象千差萬別,但貴在藝術加工和再造。我比較保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恣意任性慣了,還是保留點對書的想像吧。
這本書看完半月有余,石神的哀號仍不絕于耳。當愛,上升到救命稻草的高度,那些看似荒謬的選擇就有了存在的理由。只是一個人內心的風起云涌,與周遭真的有必然的聯系么?難道石神的愛,不是自導自演了一部英雄救美的史詩大劇,目的只是成全自己自私、空虛的欲望么?
我們總是和內在的自己陌生得像路人甲,所謂的關照內在,也不過是為了迎和思維假象導演的意淫罷了。與這個世界剝離,讓心不依附于外力,只擁有自己,面向自己,哪怕只是相守而無為,也是最好的成全了自己。
有多少人,一生無法遇見真實的自己,追逐著自己認為的目標,徒勞無功的奔向終點呢……
話說回來,如果電影請小岳岳當主角,我也許會考慮去電影院捧捧場,如此跨越,從笑星到殺人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