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清晨,雨水浸潤大地,那斑駁的痕跡還未褪去,空氣中隱隱透著清香,窗外有鳥輕啼。我是說,謝謝我的生活還這樣安寧著,美好著,可有些人,再不能了。
就像唐山燒烤店事件中的受害者,身體上的傷也許可以被現在醫學所治愈,但心靈上的將永難痊愈。她們的恐懼,對社會的不信任感將永難消退,僅這一個事件就足夠讓我們的社會,辛苦多年搭建出的安全感消失殆盡。僅憑這點,行兇者死刑并不過分,感性的講,我們有請趙姥姥,一人送他們一場檀香刑。
整個事件中最觸痛我的,不是那幾個施暴者,而是那個環境,那群看客。那不是一條幽閉的小巷,那不是一個深處的叢林,那不是原野,那不是遠洋的貨輪,那是光天化日,乾坤朗朗,那是個飯店,是個人聲鼎沸之處,那里有一大群看客。可事情還是發生了,兇手們肆無忌憚,而旁觀者無動于衷。這不是一個性別對立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某種場景下的弱者,或男或女,或獨自一人或結伴而行。旁觀者永遠看熱鬧,事情就永遠還會發生。
現場的看客們固然應該被責難,網絡上一些假惺惺,總覺事不關己,掛著各種狗頭抖機靈的,表面上悲天憫人,實則或賣弄學問或者單純看戲,沒有同理心和人文關懷的也應當被歸為惡人的一類。什么心態,拿別人的苦難自娛自樂,并不幽默的外表下藏了一顆小人的心。
勢必又有人會說,憑什么拿幾個施暴者的罪行來批駁整個社會,讓整個風氣背鍋,嚴懲殺人者事情不就可以具結?我也是個看客,現實中,有人怎么告訴我的時候,我只能說一句,挺好的。今天不了。
我們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聊起,聊聊應該為這類似事件承擔責任的看客們。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叫房思琪的小女孩中學時被一名語文老師強奸,而后精神崩潰、以至于發瘋的故事,和一個叫伊紋的女青年結婚后常年被醉酒的丈夫家暴,終于在失去胎中孩子后選擇離開的兩個故事。兇手當然應該嚴懲不怠,但今天我們避重就輕,只談看客。
書評中有這么一句話,任何關于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就這個故事看,我深以為然。房思琪的故事如果你簡簡單單的理解為就是老師李國華對她的施暴和控制,那我覺得,你再不要說自己看過這本書了,你不過是看了一本本相互分離的漢字,標點符號,你只不過是看到了一撇一捺,看到了一橫一豎罷了。我們應該看到一些背后的東西,就比如為什么李國華能肆無忌憚的行事,為什么他能傷害一個又一個學生。極大的年齡差,每次都類似的話術,而且都是先發生暴力的性行為,但是李國華每次都能哄住受害者,都能讓他們不告發,就連自己的父母和密友都只字不提。這是作為中學老師的李國華有什么獨特的犯案技巧嗎?或者說,他有什么獨特的魅力能夠讓受害者心甘情愿?可千萬不要高看他,一個垃圾罷了。
這才是這本書的關鍵,為什么一個垃圾能夠接二連三的犯下這類案件,最終還逍遙法外。任何時代,任何制度下,惡人都難以根除,總會有一些,這不是一個法律的問題,因為惡人作惡的時候考慮的不是同刑罰的對換,不是我殺個人然后自己死,他們考慮的不是自己要承擔什么后果,而是,怎么做可以不承擔后果。無論法律修訂成什么樣子,如果還存在不被發現的可能,這類事件就永遠不會杜絕。抓一個李國華問題就解決了?李國華只是一個對時代的側寫,有不知道多少的李國華在跟他做同樣的事情,有無數的李國華在用其他方法作惡。
所以為什么,為什么李國華們能夠脫離法律的制裁,為什么房思琪們難能逃脫魔爪?沒有現場證據,李國華無罪釋放也就算了,為什么在被侵害一次以后,房思琪還不得不繼續在李國華的家里補習,為什么她不告訴父母,那樣至少至少之后不至于瘋掉。可一切就怎么發生了。這當然不怪罪房思琪,她是受害者,她一定是無辜的。
問題就出在我刻意加在上面一段的最后一句。為什么會生出怪罪房思琪的念頭呢?你可能會怪罪她什么?為什么不給家里說?為什么不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說?為什么還要繼續去補習?嗯?
書中有這么一段話:
思琪她們在暑假期間南來北往探視親戚、采購生活用品。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
“不認識。”“這么小年紀就這么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她臉上掛著天真的表情把桌上的點心叉爛,媽媽背過去的時候把渣子倒進皮扶手椅的隙縫里。
思琪用一句這樣的話來試探自己媽媽的反應,可是這個反應讓思琪永遠閉嘴了,這可是她親媽媽啊。當然我也不是怪罪母親這個角色,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思琪媽媽的問題。當思琪媽媽知道這樣一個消息的時候,她以為跟自己女兒無關的,所以就傳輸了這樣一種思想,一種在性方面對女性的歧視。她不細問任何的情況,直接就認定是那個女生的錯。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能會生出怪罪房思琪的念頭,就是書中說的,為什么性犯罪發生以后,我們的社會往往會認為受害者有錯。
而恰恰就是這種觀點,導致了李國華長期作惡,而被害者難能脫離苦海。因為整個社會風氣告訴被害者們,這是你們的錯,頗有些啼笑皆非。你被人入室行竊,然后整個社會認為這是你的錯,比如,你憑什么有錢,比如你怎么能不把整個家裝修的像個金庫一樣安全,就是完全的密不透風,別說蒼蠅,細菌都進不來。
我們在看書中節選的一段網友的神奇言論。故事發生在另一個小女孩身上,她跟了李國華很久,然后被拋棄。經歷過一些人生的波折之后,她選擇在網上告發李國華,就在她的帖子下面,有這樣一些言論。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錢?”
“鮑鮑換包包!”
“當補習班老師真爽!”
“第三者去死!”
“可憐的是師母!”
“對手補習班工讀生發的文吧?!”“還不是被插得爽歪歪!”
一群充滿惡意的看客。在動筆之前,我一直在想應該用一個什么樣的題目。我本來想在看客前面加一個形容詞,叫冷漠的看客。想到這一段,我覺得他們不是冷漠,他們在作惡,作惡的程度絲毫不下于李國華。他們是無數個類似案件的幫兇,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才導致年幼的房思琪會在被傷害的一瞬間覺得是自己的錯,會讓李國華覺得,這樣作惡是安全的,被傷害的女孩子會因為要承擔這些看客的冷言冷語而膽怯,而選擇幫李國華隱瞞,而長期的被李國華傷害。抓、殺或者其他各類嚴峻到恐怖的刑罰,處罰100個、1000個李國華,只要這些看客還在,事情就永遠不會徹底消失。
所以完整的事情是這樣的。在現在社會的各處呢,充斥著一群無知的,看客,他們自以為知理,自以為懂得世界是如何運行的,自以為事不關己。所以這群人極樂于、也極善于在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地方發表一些令人齒冷的言論,他們以為自己看透了這個世界,所以選擇在第一時間攻擊被害者,因為被害者往往是弱勢的一方。這群人的存在致使受害人對被侵害難能啟齒,她覺得說出去受到的傷害更大,雖然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可是被輿論帶領著選擇隱忍不言。知道受害者的這心理以后,李國華出現了,是不是老師的無所謂,只要能找到機會,就大肆作惡,反正這群冷言冷語的看客會幫他責難受害人,給受害人壓力,讓受害人閉嘴。于是乎,一次還不夠,他還要長期實施他的侵害。
這哪里是整個社會幫李國華背鍋,這是房思琪承受整個社會的惡意。
看客不是個新詞語了,魯迅先生濃墨重彩的寫了好多他們的故事了也許我的引用多少有些意義上的改變,魯迅先生可能更重冷漠的看客。多少年過去,社會依舊這樣,甚至依憑著網絡變本加厲了。當然不會有什么改變,絕望正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