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業模式要成立,其實要解決這樣幾個問題:CAC、LTV、PBP;那么既然我們下一步的戰略是黑車市場,那么我們也無法避免這幾個問題。
先關注一下CAC(用戶獲取成本)和LTV(用戶終身價值)
比如我可以提供一項免費的服務,這項服務的成本是10,那么CAC就是10;
那么我給投資人講的故事就是:我通過服務A,可以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他會在我這里消費服務B、C、D等等,BCD這些服務加起來,我可以盈利100元,成本是30,那么我的LTV是70。
單個用戶前期損失10,但是可以獲得70的盈利?,F在我需要融資1個億,1000W用來獲取100W用戶,這些用戶可以產生7000W的收入,剩下的錢用來擴大規模,快來投我吧。對吧,融資的套路。
但是,故事只是故事。
CAC以及LTV的計算都有更復雜的計算模型,而且還涉及“用戶留存”、PBP(回收期) 等關鍵因素,這部分就是策劃、運營和產品等等的職責了。
看看Uber
Uber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很多人在關注Uber每單的真實成本(CAC)是多少,因為該公司依靠對乘客和司機的巨額補貼建立起的業務,正在產生大量的虧損,沒人能證明在沒補貼的情況下它還可以維持業務的增長(LTV、PBP未知);
而中國成長起來的滴滴,在商業模式上,甚至比Uber還要復雜,它幾乎完美的呈現了第一段中的商業模式:靠快車吸引了大量的用戶(CAC),隨后將用戶引流到專車、順風車、代駕、共享單車、車后服務等賺錢的領域,將LTV這條長尾無限延長。這一點上,雖然神州早已經開始,但是神州的體量與滴滴沒辦法相比,再者神州有自己的框架在那里(神州優車)。
回到黑車市場
打車的用戶有兩個特點:趕時間和懶;
模擬一個場景:你坐地鐵到一個交通不方便的站點下車,離你的目的地有5分鐘的車程,共享單車要騎車15分鐘,走過去要40分鐘;
[image:CDF2F280-6ACF-4144-81E1-86217E9612F3-47608-0000E45FB18200D9/3CFFC576-FCF5-4278-A943-1B8297A2051E.png]
當然,黑車的剛性群體與打車群體是一致的,針對的是“趕時間,且懶”的一群人。
黑車的商業模式如果要成立,我腦海中有四種情況。
- 黑車服務的每單成本 < 單次盈利,每單都盈利;
- 黑車服務的PBP短,或者LTV非常的有價值,每單都虧,但是長尾服務可以盈利,獲得融資;
- 黑車服務的邊際成本可以依賴規模的擴大被攤平,只要規模擴大,就有盈利的機會,獲得融資;
- 所有的服務都無法盈利,但是可以解決社會問題(比如解決士以及網約車運力不足的問題,成為公共交通的補充),得到政府的投資,每單都有政府補貼,成功盈利;
黑車的市場相對于整個市場是比較小的,那么要減少虧損,就必須增加價格以及發展成為拼車模式,在保證靈活性的前提下,順風車是最好的實現形式;目前黑車最自然狀態,其實也就是這樣的模式;
- 模式1:黑車是賺得到錢的,但是如果正規化,加上稅務成本、車輛質量提高成本、維護人員成本等等...實現每單盈利,是不太可能的;
- 模式2:開辟出一條新的長尾服務鏈當然是可行的手段,但是目前的市場,大家都在探索,能否成功其實不太明朗;
- 模式3:如果保持B2C模式,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增加一份運力,就要增加一臺車的成本;C2C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國內已經被管制;
- 模式4:這可能是成功率最大的一種方式,但是非??简灩镜墓P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