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原創(chuàng) 樸實的農(nóng)民(巴黎蘭英專欄第44篇)
有一次在微信上看到,北京大媽有話說。看過之后,真讓人感慨萬千,在當(dāng)時我就想,城市的人真好,他們的生活是那么優(yōu)越。他們能說會寫,他們想要什么,想說什么,就把說出來,寫出來。他們知道為自己爭取什么,也知道怎么保護自己,又會享受,真叫人羨慕。
對比之下,我們那樸實的農(nóng)民,既不會說也不能寫,也不知道為自己爭取點什么,就知道勞動出大力。他們一年到頭,也沒有休息日,就是到過年的時候休息兩天,過了年初三就開工。“享受”這兩個字,在農(nóng)民的生活里,根本就不存在。他們勞動了一輩子,到最后也只能填飽肚子。他們住的房子是最舊的,吃的,穿的,也是較差的。他們?yōu)榱松嫞恢眲趧拥阶詈蟛荒軇硬磐V梗麄儧]有退休金,也沒有養(yǎng)老保險。其實農(nóng)民,也是為國為民做貢獻的人,但是他們就享受不到,城市人那樣的待遇。
我在家那時候,到冬天我們就去出夫,挖大河,修改河道,我們在那里一直干到過年,才能回家。我們雖然沒坐過汽車,但是我們卻修過公路,修公路需要的小石子,都是我們?nèi)斯び缅N頭,把石頭砸成小碎塊,再運去修公路,那是上邊派來的任務(wù),是必須得做的。
還有就是每一年,都要交公糧,對農(nóng)民來說也是一大負擔(dān)。上交的糧食,都得是最好的。那花生都是倆仁的,也都是我們一個個撿出來的,一個癟的都沒有。那驗收的人,在各方面都要求的很嚴(yán)格,要是有一點不合乎他們的要求,那就得推回家來,再撿一遍。所有上交的公糧,都是要求的那么嚴(yán)格。還有黃豆,在那個年代,也沒有殺蟲劑,大部分的豆子,都叫蟲子給咬過了,但是上交的黃豆,不能有一粒被蟲子咬過的,都得是最完整的豆粒。我們自己吃的,那就是被蟲子咬過的。還有讓農(nóng)民最頭疼的,那就是曬地瓜干(紅薯干)。就是把地瓜切成片曬干了再上交,要是遇上下雨天無法曬干,曬爛了,就是我們自己的。還有那小麥,在那個年代,沒有肥料也長不好,每年收不到多少小麥,但是公糧還是要交的,把最好的小麥交公糧,再撿好的留出種子,剩下來我們自己吃的,也就是癟癟的了。我們每人,每一天一斤口糧,但是農(nóng)民干的都是力氣活,吃飯就多,所以每一年的糧食,也只能夠四分之三時間吃的。最怕的就是春荒,去年的糧食吃沒了,今年春天種的莊稼,還得等到秋天才能收。記得那時候,我母親說的那句話:“這春荒不接的時候,可怎么辦?”所以那時候,我們家墻上貼了一張,怎么節(jié)約糧食表,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忙時吃干,閑時吃半干半稀......。但是在那個年代,農(nóng)民又沒有閑著的時候。
就是現(xiàn)在農(nóng)民,也是沒有退休金。就在前幾年開始,所有的農(nóng)民,只要到六十五歲,就每人,每個月給一百元人民幣,就像現(xiàn)在的情況,那一百元錢能做什么?他們不管到多大年紀(jì),只要還能動就去干活,不能干重活,就干輕活,就像掰草莓把,撿花生那之類的活。
看看城市退休的人,他們的生活是多么優(yōu)越,他們有房子,有退休金,還有醫(yī)療保險,他們的生活是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用做,只是想著去哪里旅游,哪里有好玩的,就去哪里玩,在國內(nèi)玩夠了,再出國玩。就像英國牛津詞典里描述的,中國大媽和中國大爺,兜里有錢,見到什么買什么......,就那詞典里解說的情況,絕對沒有農(nóng)民,他們沒有那個條件。
就連到國外的中國人,他們是生在城市,就有機會念書,在國內(nèi)工作了一段時間,又出了國,現(xiàn)在他們退休了,在國外有退休金,在國內(nèi)也有一份退休金。他們在國外,就用外國的退休金,回國去,就用國內(nèi)的退休金。他們什么事也沒有,也只是想著去哪里旅游,去哪里玩。
想一想跟他們同齡的那些農(nóng)民,還在地里勞動出大力,他們根本,就連想也不想要去哪里玩,并不是他們不想去玩,是他們沒有那個條件玩,他們也只能繼續(xù)勞動。但是人總是會老的,最后不能勞動了,就靠子女撫養(yǎng),平時生活也還湊合,就怕生病了,需要子女湊錢的時候,就常常造成大家的不愉快。
就像法國的農(nóng)民,他們都有退休,也有醫(yī)療保險,在法律上,他們跟城市人是平等的。他們的退休金,不像坐辦公室的人那么多。可他們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有保障,不靠子女給他們生活費,這對老年人來說,也對自己有尊嚴(y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