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童整理,版權除其他注明外,均是本人學習古箏時的筆記和理解,僅作個人學習之用。引用請注明出處,轉載請聯系作者。不當之處請不吝賜教,拜謝。
此篇是學習《箏賦》8篇 - 簡書的續篇,仍是對于關于古箏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整理。
再附其他相關詩詞: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今夜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2015王中山貴陽古箏講座中言,此為曹植作)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音掩)忽若飆(音標)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音坎坷)常苦辛。
【注釋】:
出自《古詩十九首》之四。
具陳:全部說出。
箏:樂器名,瑟類。古箏竹身五弦,秦漢時箏木身十二弦。
奮逸響:發出超越尋常的音響。
令德:賢者,指作歌辭的人。
高言:高妙之論,指歌辭。
識曲:知音者。
真:真理。這句是說知音者請聽歌中的真意。所謂“高言”和“真”都指下文“人生寄一世”六句。
齊:一致。“齊心同所愿”,是說人人所想的都是這樣,心同理同。
含意:是說心中都已認識那曲中的真理。
未伸:是說口中表達不出來。
奄忽:急遽的意思。
飆塵:暴風自下而上為“飆(音標)”。“飆塵”,是卷地狂風里的一陣塵土。以上二句是說人在世上是暫時寄居,一忽兒就完了。
策:鞭馬前進。
高足:指快馬。
津:渡口。“要路津”比喻有權有勢的地位。以上二句是說應該趕快取得高官要職。
轗軻:本是車行不利的意思,引申為人不得志的意思。以上六句就是座中人人佩服的高言真理,這里面含有憤慨和嘲諷,而不是正言莊語。
【簡析】:
這詩所歌詠的是聽曲感心。托為闡明曲中的真意,發了一番議論。議論的內容是:人生短促,富貴可樂,不必長守貧賤,枉受苦辛。這些是感憤的言語,也有自嘲的意味。
**魏晉·曹植《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年代】:唐
【作者】:陳子昂
【題目】: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內容】:
摘蘭藉芳月( 一作日 )。
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滿。
葳蕤白芷生。
金弦揮趙瑟。
玉指弄秦箏。
巖榭風光媚。
郊園春樹平。
煙花飛御道。
羅綺照昆明。
日落紅塵合。
車馬亂縱橫。
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 江潭共為客。
洲浦獨迷津。
思積芳庭樹。
心斷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
別島類胡秦。
林岸隨天轉。
云峰逐望新。
遙遙終不見。
默默坐含顰。
念別疑三月。
經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興。
誰共爾為鄰。
22.唐 - 成彥雄 - 夜夜曲
【年代】:唐
【作者】:成彥雄
【題目】:夜夜曲
【內容】:
自從君去夜,錦幌孤蘭麝。
攲枕對銀缸,秦箏綠窗下。
23.唐 - 程長文 - 銅雀臺怨
【年代】:唐
【作者】:程長文
【題目】:銅雀臺怨
【內容】:
君王去后行人絕,簫箏不響歌喉咽。
雄劍無威光彩沈,寶琴零落金星滅。
玉階寂寞墜秋露,月照當時歌舞處。
當時歌舞人不回,化為今日西陵灰。
24.唐 - 儲光羲 - 使過彈箏峽作
【年代】:唐
【作者】:儲光羲
【題目】:使過彈箏峽作
【內容】:
鳥雀知天雪,群飛復群鳴。
原田無遺粟,日暮滿空城。
達士憂世務,鄙夫念王程。
晨過彈箏峽,馬足凌兢行。
雙壁隱靈曜,莫能知晦明。
皚皚堅冰白,漫漫陰云平。
始信古人言,苦節不可貞。
25.唐 - 儲光羲 - 新豐主人
【年代】:唐
【作者】:儲光羲
【題目】:新豐主人
【內容】:
新豐主人新酒熟,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軒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夢中疑是洛陽城。
26.唐 - 崔公遠 - 獨夜詞
【年代】:唐
【作者】:崔公遠
【題目】:獨夜詞
【內容】:
晴天霜落寒風急,錦帳羅幃羞更入。
秦箏不復續斷弦,回身掩淚挑燈立。
27.唐 - 崔國輔 - 襄陽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崔國輔
【題目】:襄陽曲二首
【內容】:
蕙草嬌紅萼,時光舞碧雞。
城中美年少,相見白銅鞮。
少年襄陽地,來往襄陽城。
城中輕薄子,知妾解秦箏。
彈琴
作者:劉長卿(五言長城)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贈人》](其二)詩:“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詠箏》]: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箏》:蒙恬芳軌沒,游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鳴箏曲》:虹落斜山,斜雁著行安。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聞箏》:十二三弦共五音,每聲如截遠人心。當時向秀聞鄰笛,不是離家歲月深。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于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便攜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
唐代
滕王閣序詩詞百度漢語
白居易
《鄧魴(音房)、張徹落第》
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
寒松無妖花,枝下無人行。
春風十二街,軒騎不暫停。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此處書童認為,是貶箏褒琴,不建議給文化尚淺的、年紀較輕的學生講解此詩,避免誤解。但王中山老師在講座里,引用過此兩句,表達人們對箏的喜愛,并未強化褒貶。也是一種處理方法)
眾目悅芳艷,松獨守其貞。
眾耳喜鄭衛,琴亦不改聲。
懷哉二夫子,念此無自輕。
《廢琴》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
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
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闇(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聽崔七妓人箏》
花臉云裘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憑君向道休彈去,自盡江州司馬頭。
《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咸》
掩抑復凄清,非琴不是箏。
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
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
落盤珠歷歷,搖佩玉錚錚。
似勸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時移音律改,豈是昔時聲。
《霓裳羽衣歌》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偶于維揚牛相公處覓得箏箏未到先寄詩來走筆戲答》
楚匠饒巧思,秦箏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直雙金。
玉柱調須品,朱弦染要深。
會教魔女弄,不動是禪心。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
東道常為主,南亭別待賓。
規模何日創?景致一時新。
廣砌羅紅藥,疏窗蔭綠筠。
鎖開賓閣曉,梯上妓樓春。
置醴寧三爵,加籩過八珍。
茶香飄紫筍,膾縷落紅鱗。
輝赫車輿鬧,珍奇鳥獸馴。
獼猴看櫪馬,鸚鵡喚家人。
錦額簾高卷,銀花盞慢巡。
勸嘗光祿酒,許看洛川神。
[周兼光祿卿,有家妓數十人。]
斂翠凝歌黛,流香動舞巾。
裙翻繡(溪鳥)(束力鳥),梳陷鈿麒麟。
笛怨音含楚,箏嬌語帶秦。
侍兒催畫燭,醉客吐文茵。
投轄多連夜,鳴珂便達晨。
入朝紆紫綬,待漏擁朱輪。
貴介交三事,光榮照四鄰。
甘濃將奉客,穩暖不緣身。
十載歌鐘地,三朝節鉞臣。
愛才心倜儻,敦舊禮殷勤。
門以招賢盛,家因好事貧。
始知豪杰意,富貴為交親。
天宮閣早春
天宮高閣上何頻,每上令人耳目新。
前日晚登緣看雪,今朝晴望為迎春。
林鶯何處吟箏柱?墻柳誰家曬麴塵?可惜三川虛作主,風光不屬白頭人。
楊柳枝一五首
【內容】: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
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就不要春風。
六幺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
前有別楊柳枝,夢得繼和有“春盡絮飛”之句。
又復戲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飛向別人家。
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
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
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似舞腰。
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
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南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林榮曜植天庭。
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兩星。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
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 依依裊裊復青青,句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
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
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似舞腰。
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楊柳枝,洛下新聲也。
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詞章音韻,聽可動人,故賦之。
小妓攜桃葉,新聲蹋柳枝。
妝成剪燭后,醉起拂衫時。
繡履嬌行緩,花筵笑上遲。
身輕委回雪,羅薄透凝脂。
笙引簧頻暖,箏催柱數移。
樂童翻怨調,才子與妍詞。
便想人如樹,先將發比絲。
風條搖兩帶,煙葉貼雙眉。
口動櫻桃破,鬟低翡翠垂。
枝柔腰裊娜,荑嫩手葳蕤。
唳鶴晴呼侶,哀猿夜叫兒。
玉敲音歷歷,珠貫字累累。
袖為收聲點,釵因赴節遺。
重重遍頭別,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別離。
黃遮金谷岸,綠映杏園池。
春惜芳華好,秋憐顏色衰。
取來歌里唱,勝向笛中吹。
曲罷那能別,情多不自持。
纏頭無別物,一首斷腸詩。
以上白居易作品《楊柳枝》共15首
《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萬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夜宴惜別
笙歌旖旎曲終頭,轉作離聲滿座愁。
箏怨朱弦從此斷,燭啼紅淚為誰流?夜長似歲嘆宜盡,醉未如泥飲莫休。
何況雞鳴即須別,門前風雨冷修修。
**《夜招晦叔》
庭草留霜池結冰,黃昏鐘絕凍云凝。
碧氈帳上正飄雪,紅火爐前初炷燈。
高調秦箏一兩弄,小花蠻(木盍)二三升。
為君更奏湘神曲,夜就儂來能不能?
17.唐 - 白居易 - 云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題目】:云和
【內容】:
非琴非瑟亦非箏,撥柱推弦調未成。
欲散白頭千萬恨,只消紅袖兩三聲。
18.唐 - 白居易 - 箏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題目】:箏
【內容】: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
甲明銀得勒,柱觸玉玲瓏。
猿苦啼嫌月,鶯嬌語(讠尼)風。
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
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
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
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
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
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
燈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
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4.【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題目】:
19.唐 - 岑參 -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題目】: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內容】:
汝不聞秦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
怨調慢聲如欲語,一曲未終日移午。
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纻。
清風颯來云不去,聞之酒醒淚如雨。
汝歸秦兮彈秦聲,秦聲悲兮聊送汝。
20.唐 - 常建 - 高樓夜彈箏
【年代】:唐
【作者】:常建
【題目】:高樓夜彈箏
【內容】:
高樓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唐 - 陳子昂 - 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蘇軾 《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李白 《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白居易 《聽夜箏有感》
江州去日聽箏夜,白發新生不愿聞。
如今格是頭成雪,彈到天明亦任君。
楊巨源 《雪中聽箏》
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誰憐楚客向隅時,一片愁心與弦絕。
王灣 《觀箏》
虛室有秦箏,箏新月復清。
弦多弄委曲,柱促語分明。
曉怨凝繁手,春嬌入曼聲。
近來唯此樂,傳得美人情。
劉禹錫 《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
鶯。
能語,多情。
春將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復集東城。
林疏時見影,花密但聞聲。
營中緣催短笛,樓上來定哀箏。
千門萬戶垂楊里,百轉如簧煙景晴。
劉禹錫《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箏歌送酒》
朗朗鹍雞弦,華堂夜多思。
簾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發清響,曲盡有馀意。
酌我莫憂狂,老來無逸氣。
顧況 《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陽宮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憐碧玉。
思婦高樓刺壁窺,愁猿叫月鸚呼兒。
寸心十指有長短,妙入神處無人知。
獨把梁州凡幾拍,風沙對面胡秦隔。
聽中忘卻前溪碧,醉后猶疑邊草白。
吳融 《李周彈箏歌》
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
聞君七歲八歲時,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應宮出入年方少。
青驄慣走長楸日,幾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鏘金戛羽凌非煙。
始似五更殘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蟬。
又如石罅堆葉下,泠泠瀝瀝蒼崖泉。
鴻門玉斗初向地,織女金梭飛上天。
有時上苑繁花發,有時太液秋波闊。
當頭獨坐摐一聲,滿座好風生拂拂。
天顏開,圣心悅,紫金白珠沾賜物。
出來無暇更還家,且上青樓醉明月。
年將六十藝轉精,自寫梨園新曲聲。
近來一事還惆悵,故里春荒煙草平。
供奉供奉且聽語,自昔興衰看樂府。
只如伊州與梁州,盡是太平時歌舞。
旦夕君王繼此聲,不要停弦淚如雨。
常建 《高樓夜彈箏》
高樓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王昌齡 《聽流人水調子》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薩都刺 《贈彈箏者》
銀甲彈冰五十弦,海門風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楊子江頭月滿船。
晏幾道 《菩薩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緣。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敘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
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楊維楨 《鳴箏曲》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古箏詩詞
【偶于維揚牛相公處覓得箏】唐?白居易
楚匠鐃巧思,秦箏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
玉柱調須品,朱弦染要深。
會教《魔女弄》,不動是彈心。
【箏】唐?白居易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妮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
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
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
燈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妮:通“讠尼”
1、《鳴箏曲》楊維楨 元末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
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楊維楨,元末最具藝術個性的詩人,獨創“鐵崖體”
2、《詠箏》 梁 沈約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3、《聽箏》 唐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5、《箏》 唐 李嶠
蒙恬芳軌沒,游楚妙彈開, 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6、《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行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7、《 虞美人》 宋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 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山眉黛低。
8、 《夜箏》 唐 白居易
曲闌干外天如水, 昨夜還曾倚, 初將明月比佳期。 長向月圓時候, 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 舊意誰教改。 一春離恨懶調弦, 猶有兩行閑淚, 寶箏前。
9、 《宴席賦得姚美人后箏歌》 唐 盧綸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出簾仍有鈿箏隨, 見罷翻令恨識遲。
10、《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唐 李商隱
弦危中婦瑟, 甲冷想夫箏。
11、《古風》 唐 李白
齊瑟彈東吟, 秦弦弄西音。
12、 《聽箏》 唐 張九齡
端居正無緒, 那復發秦箏。
13、《退宮妓》 唐 廖融
寶箏鈿剝陰塵覆, 錦帳看消畫燭幽。
14、《邯鄲南亭觀妓》 唐 李白
清箏何繚繞, 度曲綠云垂。
15、《無題四首》 唐 李商隱
何處哀箏隨急管, 櫻花永巷垂楊崖。
岳飛《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李端《聽箏》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蘇軾《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詠箏》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沈約《秦 箏 曲》
羅袖飄酈拂雕桐,促柱高漲散輕宮,
迎歌度舞遏歸風。
遏歸風,止流月,壽萬春歡無歌。
翩翩白鷺伴詩癯,船系青山暮,
一曲瑤箏寫幽素。(《越調?小桃紅?夜安》)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風生。(《金元散曲》)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張九齡《聽箏》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
常建《高樓夜彈箏》
明月照人古,開簾彈玉箏。
廖融《退宮***》
寶箏鈿剝陰塵覆,錦帳看消畫燭幽。
李白《邯鄲南亭觀***》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云垂。
李商隱《無題四首》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崖。
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后箏歌》
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李白《古風》之五十四
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
劉禹錫《傷秦妹行》
萬松亭下清風滿,秦聲一曲此時聞。
玉涯《秋夜曲》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聽箏】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岐路洛陽城。
《和彈箏人詩》梁.孝元帝
瓊柱動金絲,秦聲發趙曲。
劉徵含陽春,美手過如玉。
《贈彈箏者》元.薩都刺
銀甲彈冰五十弦,海門風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揚子江頭月滿船。
《箏》宋.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箏》宋.晏幾道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箏】張祜
綽綽下云煙,微收皓腕鮮。
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
翠佩輕猶觸,鶯枝澀未遷。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
【箏】李嶠
蒙恬芳軌設,游楚妙彈開。
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一作:箏箏有剩衣
【箏】元稹
莫愁私地愛王昌,夜夜箏聲怨隔墻。
火鳳有凰求不得,春鶯無伴囀空長。
急揮舞破催飛燕,慢逐歌詞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婦,枉將心力為他狂。
奏高山,撥流水,美可堪《出水蓮》,一曲《歡沁》解吾煩憂。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佚名
遙望瓊枝翠,春意暖欲燃。
綠楊芳草路,飛紅繡羅裙。
追憶飄搖雨,歷歷卿心扉。
欲取名琴彈,送予知音賞。
纖指香凝弦上飛,聲聲柔情寄琴語。
高山流水覓知音,誰伴嬋娟曲中醉。
蕭統,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英年早逝,(501年―531年5月7日)后被最尊為昭明皇帝。留有《詠彈箏人》:
故箏猶可惜,應度幾人邊。
塵多澀移柱,風燥脆調弦。
還作三洲曲,誰念九重泉。
梁/沈約《詠箏》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陳叔寶(553年—604年 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后一位皇帝),作《聽箏詩》:
文窗玳瑁影嬋娟,香帷翡翠出神仙。
促柱點唇鶯欲語,調弦系爪雁相連。
秦聲本自楊家解,吳歈那知謝傅憐。
只(秪)愁芳夜促,蘭膏無那煎。
唐/李嶠《箏》
蒙恬芳軌沒,游楚妙彈開,
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深宮高樓入紫清,金作蛟龍盤繡楹。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樓船蹙沓波浪驚。
三千雙蛾獻歌笑,撾鐘考鼓宮殿傾,萬姓聚舞歌太平。
我無為,人自寧。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鎬京。
安能為軒轅,獨往入窅冥。
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
王維《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鄭女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
一聲雍門淚承睫,兩聲赤鯉露鬐鬣,三聲白猿臂拓頰。
鄭女出參丈人時,落花惹斷游空絲。
高樓不掩許聲出,羞殺百舌黃鶯兒。
唐/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行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薛能 《京中客舍聞箏》
十二三弦共五音,每聲如截遠人心。
當時向秀聞鄰笛,不是離家歲月深。
蘇軾《江城子》
忽聞江上弄衰箏,
苦含情。
遣誰聽?
煙斂云收,
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
數峰青。
宋.晏幾道《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
行盡江南,
不與離人遇。
睡里銷魂無說處,
覺來惆悵銷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沈魚,
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
斷腸移破秦箏柱。
虞美人
曲闌干外天如水,
昨夜還曾倚,
初將明月比佳期。
長向月圓時候,
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
舊意誰教改。
一春離恨懶調弦,
猶有兩行閑淚,
寶箏前。
[宋] 賀鑄《玉樓春·呈纖手》
秦弦絡絡呈纖手。寶雁斜飛三十九。徵韶新譜日邊來,傾耳吳娃驚未有。
文園老令難堪酒。蜜炬垂花知夜久。更須嫵媚做腰肢,細學永豐坊畔柳。
賀鑄,字方回。
洪景伯《清平樂·風鬟飛亂》
風鬟飛亂。寒入秦箏雁。
情似云陰渾未展。雨腳更飄銀線。
橫枝有意先開。玉塵欲伴金罍。
何日舞裀歌扇,后堂重到惟梅郡有惟梅堂。
洪適,字景伯。
趙虛齋
乍冷還暄,小春時候今朝轉。三分歷日二分休,鏡里清霜滿。云幕低垂不展。矮窗明、紅麟初暖。
老來活計,濁酒三杯,黃庭一卷。萬里關河,朔風吹到邊聲遠。倚樓脈脈數歸鴻,誰會愁深淺。最苦山寒日短。
但梅花、相看歲晚。何人金屋,巧囀歌鶯,慢調箏雁。
趙子夫,號虛齋。
晁元禮,《點絳唇·洞戶深沈》字次膺
舊曲重尋,
移遍秦箏雁
晁元禮,字次膺 ——
菩薩蠻<宋.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
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山眉黛低。
出簾仍有鈿箏隨,
見罷翻令恨識遲。
--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后箏歌》
弦危中婦瑟,
甲冷想夫箏。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齊瑟彈東吟,
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風》之五十四
萬松亭下清風滿,
秦聲一曲此時聞。
--劉禹錫《傷秦妹行》
銀箏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歸。
--玉涯《秋夜曲》
箏聲清脆迎君來,
胡樂哀柔送夫歸。
不見佳人身邊伴,
仙韻難解相思淚。
-《相思》
端居正無緒,
那復發秦箏。
--張九齡《聽箏》
明月照人古,
開簾彈玉箏。
--常建《高樓夜彈箏》
寶箏鈿剝陰塵覆,
錦帳看消畫燭幽。
--廖融《退宮妓》
清箏何繚繞,
度曲綠云垂。
--李白《邯鄲南亭觀妓》
何處哀箏隨急管,
櫻花永巷垂楊崖。
--李商隱《無題四首》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何處哀箏隨急管,
櫻花永巷垂楊崖。
------李商隱《無題四首》
銀甲彈冰五十弦,海門風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楊子江頭月滿船。
------元.薩都刺《贈彈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