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認識 Fionn是在深圳一場投資項目路演會上,當時聽到的項目不少,能捉住眼球的不多,而 Fionn 還有她的項目就是很能吸引目光的一個。
當時很多項目路演者紛紛在強調自己的項目是如何的牛還有怎樣特殊,只要投資多少在幾年之后就會有N倍的回報率。而 Fionn 是一臉陽光地分享她是在怎樣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與路上認識的好友發起這個項目,做這個項目的意義、前景、趨勢還有目前所影響的青年群體等。完全沒有談錢,她談的是夢。
Fionn
Gapper國際義工旅行聯合創始人
文/梁嘉
編輯/陳麗麗
Section1:玩著創業
梁嘉:讓我們在大家面前聊聊你是在怎樣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發起做Gapper國際義工旅行項目的吧。
Fionn:2012年的時候,年少輕狂的我突然想要去一個離中國最遠的地方,當然事實證明我的地理學的非常差,非洲并不是離我們最遠的地方,但它對比于中國確實是一個文化、環境、風景習俗都完全不同的地方。我這個人一向天馬行空想到什么就會立刻去做,然后就背著包拖著箱子轉了四次飛機(窮留學生木有錢買直飛)后抵達了這個對我人生非常重要的地方。在那里待了一個月,在當地一個NGO工作,住在當地人家里,空閑的時候出去玩或者就做在塵土飛揚的馬路邊和當地人談天扯地。在這過程中我就發現去到那里的中國人非常少,我工作的地方除了兩個德國人以外就全是當地人了,以至于那里的人見到我都覺得很新奇,小孩子會來摸我的頭發,大人們都覺得我會功夫(他們對于中國的認識就是李小龍的電影)。中間的一個周末,去馬賽馬拉公家公園玩,同路的是六個中國人一個日本人,大家都是通過不同的國際組織去到那邊做義工旅行的,坐在一起扯淡的時候發現每個人付的費用都不同,大多數都非常貴,然后我說“要不我們自己做一個吧,讓更多的人可以有這樣的信息和渠道來到這里,也不用花太多錢。”于是乎,Gapper就在我們海闊天空的閑扯中誕生了。
梁嘉:在國外還挺流行讀書讀累了就休學一年,反正大學是修分制,撰夠積分就可以畢業了。在國內去體驗義工旅行的也是這種情況嗎?
Fionn:現在來參加Gapper項目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學生,以本科生為主,國際高中的高中生為輔。這其中,很多人是希望用這個經歷來為自己的簡歷增色然后去申請國外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的,因為國外的教授對只會讀書的中國學生并不感冒,所以豐富的個人經歷就會顯得比較重要。其實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情況是不太理想的,利己性和目的性比較強,比起歐美甚至日韓義工旅行者的單純付出來說,我們做的太少,深度也太淺。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情況不是一兩個參與者的問題,而是和我們整個的社會構架以及教育模式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就是在競爭中讓自己變優秀以此得到更多,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得與失,而丟失了一些本質的非功利性理想,以及對于這個時代、社會甚至世界的責任感。我也希望Gapper可以作為一種新的視角和教育方式,讓大家開始逐漸關注到這些,從而做出一些改善吧。
Section2:特色項目
梁嘉:目前 gapper義工旅行都有哪些項目?都是你們三個發起人去實地考察,逐一開發的嗎?
Fionn:目前有七個國家十五個城市的項目。(詳見官網www.gappernet.org),為了保證項目質量,我們一定是要有人實地過去考察各種細節后才開放接受申請的。每個國家的項目之間也都因為當地的特色以及文化風俗會有一些不同,比如泰國有大象營項目,斯里蘭卡有海歸保護,巴厘島有文化周(學習巴厘島舞蹈,繪畫,學做巴厘島美食等等)。除了這些結合當地特色的項目以外,大多數傳統項目每個國家都會有(比如中文教學,孤兒院支援,幼兒園教育等)。所以參與者會在項目過程中接觸到當地真正最淳樸的風土人情,我想這是很有趣也會很有意義的一個經歷。
梁嘉:無意間看到你在 Gapper 公眾號上曾經分享到“通過旅行后天混血”這個觀點,你能不能詳說一下?
Fionn:其實后天混血這個概念是臺灣女作家李欣頻提出的,我覺得很好所以分享給大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她的《創意天龍八部》來看。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很被動的選擇自己的生活環境,周圍的人,但是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件事情是你完全百分之百主動的,就是旅行,你可以選擇你旅行中的一切,選擇和誰、去哪里、看什么,因此你可以通過這些不同的經歷讓自己擁有各種各樣看待事情和問題的角度,這就叫做后天混血。
在后天混血這個概念里,有兩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好奇心”和“摘掉觀光客的帽子”。
有關“好奇心”
有一天我的朋友A對朋友B說,我終于知道為什么一直喜歡跟你玩,因為你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而我周圍的其他人都特別麻木。想象一下,你和一個人聊天,你說任何話TA都回答嗯、好、呵呵、哦、也挺無聊的。所以好奇心是很有魅力的特質,而放在旅行中也會是一個讓你這段旅程變得五光十色的砝碼。
我有個朋友,她在去印度玩的時候在路邊的臺階上坐著發呆,遇到了一個奧地利人,于是兩個人開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信仰,奧地利人相信泛靈論,認為萬物都有靈魂值得尊重,并且靈魂能影響其他自然現象。后來這個朋友還跟奧地利人去旁邊的寺廟做了泛靈論練習,練習的過程是這樣的:兩個人盤腿而坐,奧地利人說你把手打開呈擁抱狀打到你余光能看到的最大極限,然后帶著她冥想了一會兒,說你現在不用擺動你的頭,一切用你的意識來感受,你看遠處14點方向是不是有片樹葉被風吹動了,現在后方是不是有鈴鐺聲,我的朋友神奇的發現這種非常細微的動靜她也真的都可以感受到。奧地利人說我們現代人因為科技,很多感官其實本來擁有很強的能力現在都被自己無意識的關閉掉了。這次經歷給這個朋友很大的啟發,她開始對這些事情以及對人有了很強的興趣,后來去讀了人類學的碩士課程。
有關“摘掉觀光客的帽子”
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個剛出生在當地的孩子,用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去感受那里的節奏和氣息;可以去乘坐當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可以去品嘗當地人喜歡的小吃,可以坐在路邊和當地人一起曬太陽聊天。這樣你會更容易貼近當地的文化和習俗,會發現很多值得去思考的事情。
旅行并不是說你去了多少地方就很牛,而是提到你去的每一個地方,你都有東西可以講,有感悟可以分享,這樣你不僅得到了一段很好的旅行經歷,你慢慢會發現你這個人也變得有趣起來了。
如果你打開好奇心,并且摘掉觀光客的帽子,讓自己像海綿一樣無限包容的去接受旅途中的各種信息,不僅可以成為一個很豐富的“混血人”,并且這些經歷真的很有可能成為你人生重大的轉折點。
Section3:發展方向
梁嘉:還沒畢業就開始創業的你真的很厲害,有沒有想過你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大概是怎樣?
Fionn:我是一個特別理想化的人,從來都是夢想大于現實的。一開始做Gapper其實也沒有想說要創業或者賺多少錢,而只是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趣的事,希望把它做的有意義,能夠影響一些人。直到現在我還是很相信一點,當你很投入的做一件你擅長并且有意義的事情時,財富會隨之而來的(當然包括精神和物質)。
我一直覺得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無論是對于每個人還是對于整個社會,所以我去讀了教育碩士,也希望自己今后的事業能和教育有關(其實我現在做Gapper也是希望它可以成為一種教育渠道),整個人生可以為之奮斗的終極理想就是做一件可以影響到中國青年人,讓每個人有所變化可以越來越好的事兒吧。(笑)
梁嘉:關于Gapper 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呢?
Fionn:Gapper近期會開一些新的國家項目,并且注重項目質量的調整和保證。后者是我們目前工作的重頭,因為在間隔年和義工旅行文化在中國的迅速擴張下,很多魚龍混雜的項目和理念冒了出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押穩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對我們來說,項目品質和參與者體驗比毫無顧忌的擴張市場要重要的多。
并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這類的活動,參與者的思想行為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也面對著控制參與者質量的問題。如果我們輸送的青年人去到當地后,不僅沒有幫助,甚至一些行為舉止還給當地的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的話,我覺得就會影響到了做Gapper的初衷。我希望,只要Gapper存在一天,輸送出去的都是正面積極的東西。
梁嘉:有什么話可以和“不折騰會死”的青年群體分享?
Fionn:很多人覺得20到30歲之間是一個安全期,不需要過多考慮以后的事情,反正自己還年輕,可以想怎么浪費就怎么浪費,想如何虛度就如何虛度,但是一到30歲你會發現自己的壓力特別大,周圍所有聲音告訴你,你要立刻找一個人結婚定下來選擇一個城市有一份穩定像樣的工作。這些東西不是有一天你醒了就會莫名其妙砸在你頭上的,我們也不希望這些東西是你在到了30歲后看看身邊,有什么就抓什么的(比如很多人到了婚齡,覺得反正就這個歲數了差不多找一個結了得了)。
所以說20到30歲不僅不是可以虛度的安全期,甚至是會影響你一生的重要階段。趁著年輕,多出去看看,給自己后面的人生多增加點可能性。
改變我們的不是旅行本身,不要奢望辭職去旅行之后自己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旅行回來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真正成就我們的是旅行經歷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做一個懂得思考平和包容的人。
最后我想用高曉松老師那句非常著名的話作為結語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梁嘉:謝謝你的掏心掏肺,我打算去實地體驗你所描述的一切美好。
【本文為井田商學院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