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書單的人挺多的,最常見的是“讀了xxx本書,我給你推薦這10本”,覺得挺沒意思的。
讀書和服裝其實差不多的,有些書是 fast fashion,買來兩天之內讀完,過癮,爽,就結束了。有些則是經典 classic,可能趕不上潮流,每每拿起重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讀書和數量無關,讀上萬本暢銷書可能都抵不上一本《紅樓夢》吧。
分享六本書,大多是我讀過兩遍以上的。以后會定期更新書單,節奏不會很快,因為不是每一本書都配的上你們的時間。
《活著》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忘了是哪聽來的,以前我們一直覺得到底有多少的甜才能彌補心中的苦悶。然而我們不知道,其實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一直很喜歡余華的書,平淡卻有力。其實隨著富貴經歷一生,雖然大多落魄慘淡,但回想起來總是那一絲逆境中的溫暖,和光芒。
肯能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吧。
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即使人生滿是苦難,滿目瘡痍,即使人生的最后孤獨一人,無人相伴,努力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白夜行》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很多人買的實體書,封面能讓他猜到個大概,我看的是kindle。當我大概率感覺似乎好像結局是這樣的時候,難以相信。東野君的小說從小讀到大,其實套路差的不太多,但這部必定是經典。
有人的讀后感寫什么,偉大的愛情令人唏噓。。。(?)一直覺得愛情只是一個噱頭引起更多有興趣的讀者吧。感覺東野君想講的更多的是關于人性。像麥克白那樣,一個謊言需要另一個謊言來彌補,有需要第三個第四個.......
害怕劇透所以不想聊太多情節了,關于亮司與雪穗,我相信是愛,只是不是愛情。
《夢里花落知多少》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樹梢鳥在叫,不知怎么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初中喜歡三毛,想把她安利給所有人。
再翻三毛的字,卻喜歡一個人,靜悄悄。我不喜歡太矯情,三毛談了一生的戀愛,文字細膩,溫暖卻一點兒也不矯情。《夢里花落知多少》寫于荷西死后,關于她跌跌撞撞的七年。
是難過到沒有辦法掉眼淚,默默合上一小會,平穩呼吸,三毛筆下的撕心裂肺是極致的,壓抑的讓我不敢讀下去。
《菜根譚》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菜根譚》是后者,可以反復閱讀的經典。
多數人花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才學會的道理,其實老祖宗的書里早就告訴了我們。《菜根譚》就是一本涵蓋處世哲學,謀略變通,詩詞小景的書。完整度可以讓任何一個人任何年齡段都能從中領悟不同的真諦。
《雅舍談吃》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
談情說愛總是容易得到共鳴,關于“吃”,寫得好的真的不多。
其實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的遠大理想,不過就想吃頓好的。所謂“ 吃一頓,少一頓。”正是這個道理。梁秋實談吃,從烤鴨到糖餅,睡前讀也不覺得肥膩。咂巴咂巴嘴,帶著縈繞心底的人間美味入眠,實在好。
《一個陌生女人來信》
“ 在這個大門口我千百次地等待過你,在這座樓梯上我總是偷聽你的腳步聲,在那兒我第一次看見你,透過這個窺視孔我幾乎看的靈魂出竅,我曾經有一次跪在你門前的小地毯上,聽到你房門的鑰匙咯嘞一響,我從我躲著的地方吃驚地跳起。我整個童年,我全部激情都寓于這幾米長的空間之中,我整個的一生都在這里。”
我不是那種很矯情的人,所以很少和你們聊到這些。
這段刻骨銘心的暗戀在,Stefan Zweig的筆下,細膩至極。難以相信是出自于一個男作家之手。關于暗戀,誰沒有一段故事呢。在嬉笑打鬧的時候,悄悄的,楞楞的,很認真很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匆忙之間緩過神來,趁著四目相對之前又趕緊撇看向別處望去。兩秒,就是一秒,也是幸福的啊。那段情竇初開,小鹿亂撞的過往,無關結局。
也許這封信不是寫給這個男人的告白,可能她愛上的不是他,而是這份暗戀與執著吧。
有時候遇見一本好書,像是一次救贖,真的覺得是自己的福氣,很感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