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群的興起,一些以某個共同目的社群出現了,人們似乎在社群這個虛擬空間里更愿意表達自己,更能找到自身的價值,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涌入了進來。
據數據顯示,學習型社群是所有社群里的排頭兵,里面活躍著各類大學生、職場人士、企業管理人員、寶媽,更有國際同胞不斷涌入而來,更多人看到了社群里存在商機,于是近兩年不斷有各種名號新社群建立。
但是,活躍的寥寥無幾,90%處于死水狀態。
筆者手機里就有32個社群,活躍的卻只有兩三個。
其實,社群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在一片繁華的背后,存在著如何活躍社群、怎樣吸引粉絲、如何持續提供社群價值等諸多問題。
一個完整的社群由四方面構成:社群定位、社群結構、社群輸出、社群運營。
2.
社群定位包括建群目的、社群類型、人員定位、加入門檻。
建群沒有宗旨和目標,群員交流話題過于分散,難以聚焦,加入進來后發現什么話題都聊,自己不知道這個社群是干什么的,也無法得到想要的知識點,結果是大多數人要么退群,要么屏蔽!因此,建群之前,需要思考:我要建立什么樣的社群?建立社群的初衷是什么?我能做什么?
常見的社群類型有:產品型社群、學習型社群、興趣型社群。真正的學習型社群,不僅僅是分享內容,還需要進行知識的整理和沉淀。
誰是我們要找的人?他們在哪?這就需要根據社群定位細化群員、鎖定要找的人。
比如一個早讀群,群員便是那些愿意早起并善于利用早起學習的人。當然,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介紹社群吸引讓那些從不早起閱讀愛好者愛上早起。
當然,一個沒有任何門檻的社群學員不會珍惜。所以,設置一定的門檻是必要的!
3.
社群結構一般都是金字塔結構,即:群主+群管+群員。
看一個學習型社群的綜合能力,看群主的綜合實力就可以了,比如秋葉、羅胖、古典等大V的社群綜合影響力更高。
群管就是一個社群的窗口,群員看一個社群專不專業,除了看群主,群管展示出來的形象也是有影響的!
群員分為:潛水者、破壞者、價值輸出者、參與者。而社群還有一類人,是那些不按常規出牌的關鍵人物,社群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反而會增強社群凝聚力,這類人可以留下。
對于直接破壞者,處理的辦法是即時清理,不留隱患。
4.
社群輸出即社群的知識管理。一個社群是否有料,是否有價值,看它過去沉淀的內容就好了。
社群要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內容輸出,不但能將歷史的交流記錄共享給群員,更能增加社群的出鏡率,精準吸粉。形成良性循環,提升社群品牌競爭力!
5.
社群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社群運營部分,一個社群運營情況,直接決定這個社群的生命存亡。
社群要保證不斷有新人加入,才會有更強生命力。
而留住老成員,讓他們為社群貢獻力量,那就要讓他們有事干、有人愛、有希望。
群主要通過各種活動激活社群,實現360度高黏度。那就要有一定的玩法:每日一問、每日討論、每周分享、每日早讀等等,找到合適的話題,進行規范的流程。最終的目的是讓學員可以實現價值變現。
6.
短期熱鬧容易,長期維持困難。社群要形成良性的發展機制,才能越走越遠!
接下來的每天,我會按照每個框架,詳細輸出。如果你剛好也感興趣,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