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夏,秦皇島又一次迎來了旅游高峰期,我也迎來了打著看我的旗號,實則是避暑的發小。他來的那天正好趕上我周休,因此我被他指使著帶他這看看,那瞧瞧,第一頓飯便定在了半島木禾,一口氣陪他干了一條3斤多的酸菜魚,什么淑女形象,一下子連底都托不住了。說到酸菜魚,那就一定不能忽視他的惡趣味,他覺得一提到酸菜,總能想到“翠花上酸菜”,而我小時候的外號就是“翠花”。他覺得想著這個梗,看著我的臉,再來三斤酸菜魚都吃的下。
交到這樣的發小,我也是“倒了大霉”了,可是礙于他的不要臉程度,只能捏著鼻子陪他東走西走,南吃北吃。而他為了逗著我玩,硬是將飯局安排在半島木禾了好多次。被聊侃習慣了,我也變得百毒不侵了,居然能夠在他那張我恨不得揍青腫的臉的面前,回憶著關于酸菜魚的若干記憶。每天過著被時間追趕的生活,我都忘了,上一次這樣頻繁的吃酸菜魚是哪一年了,只大致記得好像是我在重慶上大學的時候。川渝可謂是酸菜魚的“老巢”,在北方被稱為硬菜的酸菜魚,在南方人的眼中不比麻辣燙難做,不消一會兒,一鍋熱氣騰騰的酸菜魚便出鍋了,肉質細嫩,辛辣撲鼻,即便看不到辣椒,也沒有人敢小覷它的辣味。
重慶一條一條的巷子里都是美食,它們扎著堆,湊著群,而且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特色,味道好吃的不得了,半條街下來,保證大家肚皮溜圓。那些美食毫不在意自己的名氣,隱姓埋名藏匿在這些青石板鋪就的不起眼的小巷里。半島木禾就是如此,它的左邊是土豆粉,右邊是麻辣燙,雖然這種布局毫無章法,但是認準了它來這里覓食的人卻從不見少。而我就是在上學的那時候,在那條巷子中邂逅半島木禾的,往日的記憶已不太清晰,我只記得店家上菜速度極快,雪白的魚片酸爽入味,量足的酸菜浸透湯汁……
時光如水,白駒過隙。如今,陪我吃酸菜魚的人已不是當初的人了,但慶幸的是,店還是半島木禾那家的店,酸菜魚也是川渝的那個味。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那一剎那涌進我腦海中的往昔記憶,總還是有種走馬燈回放的溫暖感覺,讓我即便面對我發小那張欠揍的臉,我也漸漸有了食欲和心情。我決定了,下次他來,還是帶他來吃酸菜魚吧。畢竟,人生高興就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