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繽紛的童年,都有或多或少值得珍惜和回憶的地方:或是公園,或是山野,或是樹林,或是沙灘,或是草場......,在我心中,就有這么一個地方,那是故鄉的芳草地,因為這一大片芳草地,足有五、六個籃球場大,位置夾在兩個籃球場之間,因此兒時我們又習慣叫它作“球場”。
家鄉地處粵北山區,開門見山。以丹霞地貌聞名天下的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就在距我們那兒附近不遠,乘公交車三十分鐘左右路程。上小學前,由于父母親白天忙于上班,我們一班小伙伴多是自己玩,三五成群。清晨,我們會相約,一起歡樂地奔向草地,跑跑步、跳跳繩、鍛煉身體,奔跑嬉戲;中午,我們會到草地上嗮太陽、打籃球;黃昏,礦區的人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習慣到這片開闊的草場上休閑乘涼,大人們三五成群,搖著蒲扇,在草場或觀球石階上墊上白紙或報紙,席地而坐,談天說地,聊著家長里短、柴米油鹽醬醋茶,談著過往的趣事、今天的收獲,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們小孩兒也會到草地上踢足球、放風箏、捉迷藏、抓二班(兒時的一種游戲),一大群小伙伴一起,有滾鐵環的(我們那時是叫玩車lui),有飛紙飛機的,嬉戲打鬧,喧鬧極了,好玩得很!有時也會玩”大兵捉賊”的游戲,小伙伴們緊挨著圍成一圈,伸出一只手握成拳,一個接一個握著其他小伙伴翹著的大拇指,一起用清脆的童音大聲喊著廣東話“頂級奔奔頂到誰人做大奔,頂級查查頂到誰人做大察,上奔下察!”然后,大拇指被捉到的扮賊,沒被捉到的扮兵。那個年代,還沒有電視,球場經常會放露天電影,電影也多是些常播的老片,電影放映前,每當看到電影隊大叔們為掛銀幕,掄起胳膊,往高高的鐵桿上甩繩索的瀟灑動作,就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心中就躍躍欲試,好想也親自上陣,美美地體驗一番那種剛勁有力、暢快淋漓的感覺。每到
有電影播放的黃昏,人們或提著小馬扎,或挎著靠背椅,或扛著長條凳,從礦區的四面八方涌向球場,都是為看電影而來,銀幕前后、球場草場,人山人海,草地更顯熱鬧。電影播放前后,看到人多,恍如過節一般,小伙伴們玩兒得更起勁了。不大的芳草地,簡直就是我們無盡的樂園!
上學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就不常到球場玩兒了,小伙伴們也各奔東西;后來家里搬遷,住得離球場遠了,所以幾乎就不去了;到了高中,因寄宿在幾十公里外的學校,半個月才回一次家,更無暇到球場去;工作后,就再沒有了去那兒玩兒的興致了。
時光如水,無盡東流,一晃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回想起兒時的難忘時光,那片滿載著珍貴童年的歡樂時光,那塊可容我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玩耍的芳草綠地,時時清晰地浮現在腦海,幻化、凝結成了美好童年的珍貴回憶!
我愛家鄉的球場,我愛承載著我童年無盡歡樂的那片家鄉的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