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二級營養師傅蓉
上一周,我寫了一篇文章,是關于寶媽們怎么給孩子選魚油、魚肝油的話題。之后呢,就有好幾位營養課上的學員來問我,到底要怎樣給寶貝們準備膳食,才算營養夠了!看來讓小朋友好好吃飯總是天底下爸媽最操心的事了。
確實,從2-6歲,正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良好飲食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
而到了7-12歲,小朋友處在學齡期。現在的孩子讀書也很辛苦,培訓班比大人的工作還忙,作業也永遠寫不完。同時體力、腦力活動量都大,這一時期也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
所以,如果在這兩個階段小朋友不好好吃飯,很容易缺乏影響身體健康、生長發育最需要的營養素。
那么,最容易缺哪些營養素呢?
主要有鐵、鈣、鋅、維生素D、維生素A。
來看一下,缺乏這些營養素,對小朋友的生長發育有什么影響: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鐵缺乏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是 4-14 歲兒童的常見病,從而影響免疫力、智力等生長發育;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對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當鈣缺乏,這種損害可能是不可逆轉的。會導致生長遲緩,影響骨骼和牙齒發育,甚至影響最終身高。但是鈣攝入過多也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影響其他生物利用率。
鋅:缺乏會導致小朋友食欲缺乏、味覺障礙(偏食、厭食或異食癖)、神經智力發育遲緩、性發育不全、腦發育受損等,還會引發生長發育不良、胃腸道疾病、皮炎、反復感染和感冒等疾病,需要重視。
維生素D:它是鈣磷代謝最重要的調節物質,與骨骼和牙齒的形成密切相關。缺乏易導致生長緩慢、骨骼和牙齒鈣化不良;
維生素A:4-6 歲是小朋友維生素 A 缺乏的高發年齡段,缺乏會引起暗適應能力的下降,甚至夜盲,皮膚粗糙、牙齒和骨骼發育受阻,食欲下降、味覺和嗅覺減弱等。但維生素 A 過量攝入時也會在體內蓄積,出現中毒。
除了這五種最主要的,其他容易缺乏的還有:
B族維生素:
包括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葉酸、泛酸、B6、B12以及生物素,這些營養素能夠幫助身體制造和利用能量,如果缺乏,小朋友就會發生貧血。
維生素C:
充足的維C能幫孩子擺脫打噴嚏和流鼻涕的困擾,對抗感染,還能加速傷口的愈合。
膽堿:
能幫助構成細胞,并協助神經系統在體內傳遞信息。小朋友體內不會自然產生膽堿,需要從食物中獲取。
鎂:
構成人體細胞的基礎之一,可以促進小朋友的心臟健康。
鉀:
細胞和器官的正常工作離不開鉀,有助于控制血壓,并且在小朋友運動時給心臟和肌肉提供足夠的動力。
那么說到缺乏的原因,歸根結底不外乎:
一是攝入的食物種類不夠齊全,就是小朋友經常挑食、偏食造成的。
二呢,是攝入的種類看起來還算豐富,但是攝入的量沒有達到身體必需的推薦量。因為不同年齡階段其實是不一樣的。
比如,4-6歲的孩子,鐵需要量是7mg/日,而7-12歲,就提升到10mg/日
對于鈣,4-6歲的孩子,需要量是650mg/日,而7-12歲,就提升到800mg/日
對于鋅,4-6歲的孩子,需要量是4.6mg/日,而7-12歲,就提升到5.9mg/日
至于維生素A,4-6歲的孩子,需要量是260mg/日,而7-12歲,就提升到360mg/日
所以,想要小朋友營養夠了,除了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也要關注食物的攝入量。吃到了不代表吃夠份量了。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
一、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鐵
食物中鐵的來源有兩種,來自于動物類食物的血紅素鐵,也有來自植物類食物的非血紅素鐵。但是如果要補鐵,優先考慮的首先是動物類的食物,比如畜禽瘦肉、雞血、鴨血、豬肝等。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動物類食物中的鐵更容易吸收,而植物類食物中的鐵會受植酸等酸影響,前者的吸收率是后者的4倍多。當然植物中也有不錯的補鐵,比如黑木耳。
一個小貼士: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可以幫助鐵的吸收。
?鈣
奶和奶制品是最理想的鈣來源,其次是豆類及豆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另外,芝麻、小蝦皮、發菜、海帶等海產品也含有一定的鈣。
一個小貼士:如果小朋友飲食狀況良好,5歲以后更推薦吃低脂乳制品,與全脂乳制品相比,低脂乳制品飽和脂肪含量更低,鈣含量相當。
?鋅
為了避免小朋友缺鋅,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保證食物的多樣性,越挑食偏食越容易缺,越缺越挑食偏食。會形成惡性循環。
食物來源有,生蠔、海蠣、牡蠣、貝類等這類海產品,牛羊豬肉及動物內臟等。在動物類食物中,海產品的含鋅量是優于其他的。
一個小貼士:如果條件限制,家長可適當給小朋友選擇鋅的口服劑,類似有硫酸鋅、醋酸鋅和葡萄糖酸鋅,按照使用說明飯后服用就好。
?維生素 D
主要食物來源有蛋黃、動物肝臟、魚卵等。另外曬太陽也可以促進合成維生素D,所以室外活動多曬曬太陽是很重要的。
?維生素 A
食物來源有:動物肝臟、雞蛋和魚肝油,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 β-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 A。
一個小貼士:過量攝入對兒童會產生危害,使用補充劑時需注意用量。
其他:
B族維生素:可以多吃全谷物、魚肉、雞肉等肉類、綠葉菜、乳制品等食物。
維生素C: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橙子、草莓、西紅柿、香瓜和甜紅辣椒等。
膽堿:食物來源如雞蛋、魚、牛肉、雞肉和西蘭花。
鎂:富含鎂的食物如麥麩片、糙米、豆腐、豆類、杏仁和其他堅果等。
鉀:香蕉是鉀的良好來源,此外,還可以從紅薯、白豆、脫脂牛奶、低脂酸奶中獲取。
二、讓孩子好好吃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2-6歲的孩子:
?正餐和加餐都要安排好。
每天小朋友需要三次正餐和至少有兩次的加餐。
但加餐不宜過多,最好以奶類、水果為主,也可搭配少量松軟的面點。晚間加餐不要甜食,避免形成齲齒。
正餐、加餐間隔的時間安排,兩個考慮結合,一是小朋友的消化情況,二是正餐之間最好間隔4-5小時,加餐于正餐間個1.5-2小時。
?這個年齡段膳食關注:
首先是喝。每天應讓小朋友喝 300-400ml 奶或相當量奶制品;
而水分補充,應少量多次喝白開水,比如上下午各 2-3 次,不要過多喝含糖的飲品,白開水是最健康。
關于零食,要注意食用安全,如吃小顆的堅果、豆類時一定要陪在小朋友身邊,避免食物意外進入氣道。
?爸媽怎么給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做飯
烹調上,最好采用蒸、煮、燉、煨等方式,少用油炸、烤、煎,同時還要少用或不用味精、雞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避免小朋友過早形成重口味,傷害消化系統。
?別再追著喂飯,一開始就要養成小朋友自己吃的好習慣。
比如安排小朋友有自己固定的就餐座位 ,定時定量就餐。要在吃飯的時候關掉電視、拿開玩具。
如果小朋友食欲不好,要考慮小朋友是否身體活動量不足。增加一定活動量,也是促進食欲的辦法。
7-12歲的孩子:
?要關注他們的體型。
偏瘦小的孩子,在吃飽的基礎上,增加魚禽蛋肉、豆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攝入。
已經超重的小胖子,在保證基本生長發育的基礎上,控制一定的熱量,少吃點,特別是減少油炸、高鹽、高糖的食物,比如快餐、甜點、各種零食小吃。
每天要保證800-1400毫升的飲水,首選還是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飲酒。
零食,推薦適量的水果、奶制品、堅果類。
?一定要動起來。
運動量怎樣比較好呢?每天累計至少 60 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身體活動,其中每周至少 3 次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包括抗阻力運動和骨質增強型運動);
視屏時間每天不超過 2 小時,越少越好。這個年齡不養成愛動的習慣,以后成人了就更宅更不會運動了。
?想辦法培養小朋友對健康食物的興趣,愛上吃飯
因為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好奇心足,學習能力強。
如果讓小朋友平時多參與食物的購買和制作,爸媽們在把營養健康知識融入,那么就能提高小朋友的興趣,愛上好好吃飯,健康吃飯這件事!
最后呢,一定要再提醒大家:
對于小朋友,首先要做到的是飲食均衡、營養供給充足,而不是使用補充劑、保健品。隨便亂吃的話一定會拔苗助長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只有在明顯營養元素缺乏的情況下,在醫生和營養師指導下才能使用。并且一定要注意別補過頭!-end-圖片來自網絡